夜色如墨,襄陽城內的燈火漸次熄滅,唯有劉備的中軍大帳仍亮著微弱的燭光。
帳內,劉備、諸葛亮、關羽、張飛、趙云和楊寧圍坐一圈,氣氛凝重。
“夏侯惇被擒,曹操必不會善罷甘休。”諸葛亮輕搖羽扇,目光深邃,“他極可能派大軍壓境,甚至……”他頓了頓,“派遣刺客?!?/p>
劉備眉頭緊鎖:“軍師的意思是,曹操會行刺?”
諸葛亮點頭:“正是。曹操用兵,向來虛實結合。明面上大軍壓境,暗地里卻可能派遣死士潛入城中,刺殺我軍將領,甚至……”他看向楊寧,“離間我軍心。”
楊寧心中一凜,想起昨夜那神秘的曹軍密使。
他沉聲道:“軍師所慮極是。昨夜便有一名密使?jié)撊胛規(guī)ぶ?,試圖勸降。”
“什么?!”張飛拍案而起,怒目圓睜,“竟有此事?!那賊子何在?”
楊寧搖頭:“被他逃了?!?/p>
關羽撫須冷聲道:“看來,襄陽城內仍有曹軍細作潛伏?!?/p>
諸葛亮沉吟片刻,道:“此事非同小可。楊先生,你可曾看清那密使的面貌?”
楊寧回憶道:“他蒙著面,但聲音低沉,身手敏捷,應是曹軍精銳斥候?!?/p>
劉備深吸一口氣,沉聲道:“傳令下去,加強城內巡邏,尤其是將領居所,務必嚴防刺客?!?/p>
眾人領命,唯有楊寧心中仍有疑慮。
他總覺得,那密使的出現(xiàn)并非偶然,而是某種試探。
翌日清晨,楊寧剛走出營帳,便見幾名士兵聚在一起竊竊私語,見他走近,立刻噤聲散開,眼神中透著異樣。
楊寧眉頭一皺,攔住其中一人:“你們在議論什么?”
那士兵支支吾吾:“沒、沒什么……”
楊寧目光一冷:“說!”
士兵嚇得一顫,低聲道:“楊、楊先生,今早有人在城中散布謠言,說您……您與曹軍密使暗中勾結……”
楊寧瞳孔驟縮,心中怒火翻涌,但面上仍保持冷靜:“何人散布?”
士兵搖頭:“不知,但謠言已傳開,連關將軍和張將軍都聽說了……”
楊寧心中一沉。
這分明是曹軍的離間計!他立刻轉身,直奔劉備大帳。
然而,還未到帳前,他便被張飛攔下。
張飛虎目圓睜,厲聲道:“楊寧!你昨夜與曹軍密使密談,究竟是何居心?!”
楊寧沉聲道:“張將軍,此乃曹軍離間之計,切勿中計!”
張飛冷笑:“離間?那密使為何偏偏找上你?為何不找旁人?”
楊寧正欲解釋,關羽也走了過來,冷眼旁觀。顯然,他也聽到了風聲。
就在這時,劉備的聲音從帳內傳來:“都進來吧?!?/p>
帳內,劉備端坐主位,諸葛亮立于一側,神色平靜。
張飛搶先道:“大哥!楊寧與曹軍密使私通,此等奸細,留之何用?!”
楊寧單膝跪地,抱拳道:“主公,昨夜確有密使?jié)撊胛規(guī)ぶ?,但他是來勸降,我斷然拒絕,并與之交手,可惜被他逃脫。此乃曹軍離間之計,請主公明察!”
劉備沉默片刻,看向諸葛亮:“軍師以為如何?”
諸葛亮輕搖羽扇,緩緩道:“曹軍此計,意在挑撥我軍內部關系。若我等因此生疑,正中其下懷?!?/p>
關羽冷聲道:“可楊寧與密使接觸是事實,如何證明他未生二心?”
楊寧咬牙,從懷中取出一塊令牌,雙手奉上:“這是昨夜那密使遺落的曹軍斥候令,請主公過目?!?/p>
劉備接過令牌,仔細端詳,隨后點頭:“此物確是曹軍所有?!?/p>
諸葛亮微微一笑:“若楊先生真有心投曹,又何必主動交出此物?”
張飛仍不服氣:“可萬一他是故意為之,以博取信任呢?”
楊寧深吸一口氣,沉聲道:“張將軍若不信我,楊寧愿以死明志!”說罷,拔出佩劍,橫于頸前。
劉備大驚,連忙起身:“楊先生不可!”
諸葛亮也快步上前,按住楊寧的手腕:“楊先生忠心耿耿,何須如此?”
帳內一時沉寂。
最終,劉備長嘆一聲,道:“楊先生隨我多年,立下汗馬功勞,我豈會因謠言生疑?此事就此作罷,休要再提!”
張飛雖仍有不滿,但見劉備發(fā)話,只得冷哼一聲,不再多言。
當夜,楊寧獨自在城墻上巡視,心中仍有些郁結。
冷風吹過,他抬頭望向漆黑的夜空,思緒萬千。
突然,城墻陰影處傳來一陣輕微的響動。
楊寧瞬間警覺,手按劍柄,低喝:“誰?”
一道黑影緩緩走出,月光下,露出一張熟悉的面孔——竟是白日那名散布謠言的士兵!
士兵咧嘴一笑,聲音卻與昨夜密使如出一轍:“楊先生,別來無恙啊?!?/p>
楊寧瞳孔一縮:“是你?!”
士兵——不,密使冷笑道:“離間之計雖未成,但你的同伴已對你生疑。這滋味如何?”
楊寧拔劍怒指:“找死!”
密使不慌不忙,從懷中掏出一封信,丟在地上:“曹丞相的誠意,望你三思。”說罷,縱身一躍,消失在夜色中。
楊寧沒有追擊,而是撿起那封信,展開一看,上面赫然寫著:
“楊先生若愿歸順,曹操愿以襄陽太守之位相待?!?/p>
楊寧攥緊信紙,眼中怒火燃燒。
“曹賊……你休想得逞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