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之前見過的任何一座內(nèi)陸城市都不同,桑海城充滿了開放與包容的氣息。
街道上,不僅有中原各地的商旅,甚至能看到一些金發(fā)碧眼、來自海外的異域之人。
而最多的,是那些身穿各式儒袍、腰佩長劍或玉佩的士子。
他們或三五成群,在街邊高談闊論;或步履匆匆,向著城中那座最宏偉的建筑群走去。
小圣賢莊。儒家的圣地。
然而,在這片濃厚的學(xué)術(shù)氛圍之下,王歌同樣能感覺到一股肅殺的暗流。
城墻上,巡邏的秦兵甲胄精良,目光如鷹。
街角巷尾,不時有眼神陰鷙、氣息詭異的人一閃而過,那是羅網(wǎng)的殺手。
天空之上,他甚至能感覺到一絲若有若無的、與之前山谷中相似的星辰之力,那是陰陽家的人。
儒、法、道、兵、陰陽……百家之“理”,帝王之“術(shù)”,在這座城市里,形成了一個微妙而危險的平衡。
這里,正是天下“理”與“道”碰撞得最激烈的前沿陣地。
王歌沒有去小圣賢莊,也沒有去尋找任何一處風(fēng)暴的中心。他只是順著街道,一直走到了城市的盡頭,來到了一片臨海的懸崖之上。
他尋了一塊光滑的巖石,坐了下來。你的面前,是波瀾壯闊的大海,潮起潮落,永不停歇。
身后,是那座風(fēng)云際會的桑海城。
王歌閉上了眼睛,就這么靜靜地坐著。既不是在修行,也不是在等待。
他只是,將自己變成了這片海岸的一部分,變成了一塊會呼吸的巖石。
自己,短暫成為了這片天地間,最完美的“見證者”。
不知過了多久,一個溫潤而又帶著一絲探究的聲音,在身邊響起。
“這位小道長,獨自在此觀海,是在看海,還是在看自己的心?”
王歌睜開眼,看到一個身穿青白相間儒袍的青年,不知何時已經(jīng)站在了身旁。
他面容俊朗,氣質(zhì)灑脫,一雙眼眸深邃如星辰,仿佛能洞悉人心。
在其手中,隨意地拿著一卷竹簡,整個人都透著一股超然物外的智慧氣息。
王歌看著他,平靜地回答:“海,即是心。心,亦是海?!?/p>
那青年聞言,眼中閃過一道奇異的光芒。他收起了臉上隨意的笑容,第一次露出了鄭重的表情。
“好一個‘海即是心’?!?/p>
他輕聲贊嘆,隨即在王歌身旁不遠處坐下,學(xué)著他的樣子,望向大海,
“在下張良,字子房。敢問小道長高姓大名?”
張良。這個名字,代表著流沙,代表著謀略,也代表著儒家三當(dāng)家。他本身,就是無數(shù)“理”與“道”的交匯點。
王歌看著他,緩緩說出了自己的名字。
“王歌?!?/p>
張良的目光中閃過一絲訝異,隨即化為濃厚的興趣。
他活了這么多年,見過無數(shù)奇人異士,但從未見過像這位道童般,以如此稚嫩的年紀,說出如此古老而又嶄新的道理。
“王歌……”
他輕聲念著這個名字,仿佛在品味這兩個字背后的深意。
“一個好名字。歌者,詠也,以心詠道,以身詠法?!?/p>
張良轉(zhuǎn)回頭,重新望向那片無垠的大海,海風(fēng)吹動著他額前的長發(fā),顯得愈發(fā)灑脫不羈。
“王歌小友,你說海即是心。那么,你看如今這片‘大?!质呛畏N景象?”
他意有所指地問道,“是風(fēng)平浪靜,還是暗流洶涌?”
王歌知道,他問的不是眼前這片真正的海洋,而是整個天下的局勢。
他順著對方的目光看去,海面上波光粼粼,看似平靜,但在那平靜之下,有洋流在奔涌,有巨獸在潛藏,有風(fēng)暴在醞釀。
“風(fēng)平浪靜,是它的‘相’。暗流洶涌,亦是它的‘相’?!?/p>
王歌平靜地回答,
“它們都是‘?!囊徊糠?。見風(fēng)平浪靜而喜,見暗流洶涌而憂,是觀海者的心,亂了。”
張良聞言,忍不住笑了起來,笑聲清朗,充滿了欣賞。
“說得好!是我著相了。”
他坦然承認,隨即話鋒一轉(zhuǎn),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,仿佛將整個天下的棋局都擺在了他們面前的這片虛空之中。
“那么,我再問你。如今這桑海城,便是一方棋盤。帝國是黑,百家是白。黑子勢大,步步緊逼,欲將白子盡數(shù)從棋盤上抹去。而白子,或各自為戰(zhàn),或結(jié)盟反抗,棋局已至最兇險之處。”
他看著王歌,目光灼灼,仿佛要將其拉入這場驚心動魄的博弈之中。
“若執(zhí)棋者是你,王歌,你當(dāng)如何落子?”
這是一個謀略家,對一個哲思者提出的最直接、也最尖銳的問題。
張良要看對方的“道”,在現(xiàn)實的棋盤上,將如何體現(xiàn)。
王歌沒有去看那虛空中并不存在的棋盤。
他的目光,依然落在那片潮起潮落的大海上。
許久,才緩緩開口。
“我不會執(zhí)子?!?/p>
張良的眉頭微微一挑,顯然對這個答案感到意外。
王歌繼續(xù)說道:“因為在我看來,這方天地,并無棋盤,也無黑白之分。”
“棋盤、棋子、規(guī)則、勝負……這一切,都只是執(zhí)棋者心中的‘執(zhí)念’。你們相信它的存在,于是被它所困,沉浸在這場勝負的游戲中,無法自拔。”
“你所謂的黑,有黑的‘理’。你所謂的白,有白的‘理’。你們都想用自己的‘理’,去覆蓋對方的‘理’。這本身,就是紛爭的根源?!?/p>
這番話,如同一道驚雷,在張良這位智計超絕的謀士心中炸響。
他一生所學(xué),便是縱橫捭闔,在棋盤上與對手博弈,以最小的代價,換取最大的勝利。
可這名陌生的少年,卻直接告訴他——這棋盤,根本就不存在。
這是一種從根源上,對他的理念發(fā)起的挑戰(zhàn)。
張良沉默了。
他看著對方那雙清澈得不含一絲雜質(zhì)的眼睛,第一次感覺到,自己引以為傲的智慧,在這位小道長面前,似乎顯得有些……“復(fù)雜”了。
“若不執(zhí)子,難道便坐視黑子屠戮,白子消亡嗎?”
他沉聲問道,聲音里帶著一絲不甘,
“這便是你的‘理’?一種……無為的、冷眼旁觀的‘理’?這與天宗曉夢的‘天人合一’,又有何異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