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成績電腦屏幕慘白的光像一根針,狠狠刺進林小雨的眼睛里。六月的夏夜悶熱粘稠,
老舊風扇在頭頂徒勞地嗡嗡作響,攪動著凝固的空氣。她僵直地坐在那張掉漆的書桌前,
糙的手掌、媽媽緊挨著她身體的輕微顫抖、爸爸那只按在她肩頭、指節(jié)因用力而泛白的大手,
還有弟弟因為擠不進來,只能扒著門框探頭探腦的呼吸聲。五口人的重量和期待,
沉甸甸地壓在她單薄的脊梁上。河南高考查分系統的頁面終于跳轉出來,卡頓了一下,
像一個遲暮老人喘息著。然后,
那串冰冷的黑色數字猛地撞入所有人的眼簾——**296**。
“296……”林小雨的聲音干澀得像砂紙摩擦木頭,幾乎是從喉嚨深處擠出來的。
她甚至沒有力氣去分辨各科的具體分數,那個總和已經抽干了她所有的力氣。身后一片死寂。
風扇的嗡鳴瞬間被放大,填滿了狹小的房間。林小雨的心沉了下去,一直沉,
沉進無底的冰窟窿里。
汗水、堆積如山的試卷、深夜臺燈下強撐的眼皮、永遠及不了格的數學考卷……所有的一切,
似乎都在這三個數字面前化為了灰燼。她甚至能想象到明天街坊鄰居們竊竊私語的模樣。
然而,預想中的嘆息、責罵或是壓抑的哭泣并沒有到來。下一秒,爸爸林國棟猛地一拍大腿,
爆發(fā)出洪亮得近乎夸張的大笑:“好!太好了!比去年模擬考還多了十幾分呢!
”他用力搖晃著女兒的肩膀,聲音里帶著一種強行擠出的亢奮,“我閨女有本事!這分數,
硬氣!”奶奶王秀花像是被按下了啟動鍵,轉身就往狹窄的廚房沖,
拖鞋拍打著水泥地面發(fā)出急促的“啪嗒”聲,嘴里一迭聲地念叨:“我就說我孫女行!
我去煮面,加兩個荷包蛋!不,加仨!”媽媽劉慧蘭則一把將林小雨緊緊摟進懷里,
眼淚毫無征兆地涌了出來,蹭在林小雨冰涼的臉頰上,帶著溫熱的濕意。她的聲音帶著哽咽,
卻又異常清晰:“乖女兒,媽媽現在還有一個健康快樂的孩子!這就夠了!這就夠了!
”這句后來被官媒轉載,成為引爆全網的金句,在那一刻,像一把鈍刀戳進了林小雨的心臟。
她再也忍不住,所有的委屈、不甘、絕望,還有這突如其來的、巨大反差下的荒謬感,
瞬間沖垮了堤壩。她猛地轉過身,把臉深深埋在媽媽散發(fā)著廉價洗衣粉味道的衣襟里,
嚎啕大哭起來,瘦削的肩膀劇烈地抖動著。三年高中,
她的數學分數在25到35之間頑強地徘徊,英語從未突破45分的魔咒,
厚厚的三本錯題集寫得密密麻麻,每一頁都是無聲的掙扎和徒勞。296分,
是她拼盡了所有力氣,在高考這座獨木橋上所能觸碰到的最高點。她哭得撕心裂肺,
仿佛要把積壓在胸腔里三年的濁氣都哭出來。媽媽劉慧蘭一邊拍著她的背,
一邊騰出另一只手,摸索著拿起早已放在桌角、調整好角度的手機。屏幕亮著,
顯示著錄制中的紅色圓點。鏡頭忠實地記錄下了一切:林小雨哭得蜷縮起來的身影,
手里還下意識地攥著幾張寫滿潦草筆記的草稿紙;林國棟站在一旁,笑容凝固在臉上,
顯得有些無措,大手一會兒想拍女兒,
一會兒又尷尬地放下;奶奶王秀花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雞蛋面,
小心翼翼地從廚房探出半個身子,蒸汽氤氳了她布滿皺紋的笑容,
眼神里全是關切;弟弟林小峰擠在門框邊,好奇地張望著,
似乎不太明白姐姐考得不好為什么大家又哭又笑又煮面。
這個充斥著原始情感、混亂又無比真實的家庭瞬間,被永遠定格在手機鏡頭里。
2 爆火林小雨是被窗外刺目的陽光和媽媽興奮到變調的尖叫聲驚醒的。她昨晚哭了太久,
眼睛腫得像桃子,頭痛欲裂。還沒等她完全清醒,劉慧蘭已經舉著手機沖了進來,
幾乎是撲到了她的床上?!靶∮?!小雨!快看!火了!咱們火了!
”劉慧蘭的聲音因為激動而尖銳,手指顫抖著戳向手機屏幕。林小雨迷迷糊糊地湊過去。
屏幕上,正是昨晚那段查分視頻。但此刻,它下面顯示的數據讓她瞬間睡意全無。
播放量像一個失控的秒表,
上跳動:50萬、100萬、200萬、300萬……數字還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瘋狂增長。
一夜之間,#296分全家慶祝#、#健康快樂的孩子#、#另一種高考答案# 等詞條,
如同坐上了火箭,強勢沖上了抖音熱榜前三,甚至短暫地壓過了某個明星的緋聞,登頂第一!
評論區(qū)更是炸開了鍋,洶涌的留言像決堤的洪水:“淚目了!這才是家??!無論考多少分,
家永遠是港灣!”“實名羨慕這樣的家庭氛圍!我當年考砸了,被我爸用皮帶抽了一頓,
陰影至今。”“看哭了,尤其是媽媽說‘還有一個健康快樂的孩子’的時候,破大防!
”“誰說高考只有700分一條路?296分的人生也可以有掌聲!祝福妹妹!
”“奶奶端面的樣子好暖心,爺爺(爸爸)笑得也太憨了吧!這一家子太有愛了!
”“這才是真正的教育!分數重要,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快樂更重要!
雨顫抖著手點開自己那個只有幾百個僵尸粉、用來偶爾記錄生活的社交賬號“小雨滴滴答”。
瞬間涌入的消息提示音差點讓手機死機。粉絲數量像坐上了噴射機,從三位數一路飆升,
幾萬、十萬……最終停在一個讓她頭暈目眩的數字:16.7萬!私信列表被塞得滿滿當當,
無數小紅點刺眼地亮著。除了鋪天蓋地的祝福和詢問,
更夾雜著許多陌生的商務合作請求:“你好小雨,我們是XX傳媒,想邀請你做一期專訪,
報酬豐厚!”“小雨妹妹你好,我是XX電視臺編導,方便留個聯系方式詳談嗎?
”“接廣告嗎?一條口播視頻,五萬起,具體可談?!眲⒒厶m興奮得臉頰通紅,
她劃開自己那個經營了兩年多、粉絲增長一直不溫不火的本地探店賬號“蘭姐尋味記”。
果然,因為關聯推薦和“網紅媽媽”的標簽,
“蘭姐尋味記”的粉絲一夜之間也暴漲到了十五萬!更讓她狂喜的是,
櫥窗里掛著的幾款洗衣液、洗潔精等日用品的銷量,后臺顯示一夜之間賣空了三個批次!
叮叮當當的傭金入賬提示音,在她聽來簡直比天籟還動聽。“發(fā)了!這回真發(fā)了!
”劉慧蘭緊緊攥著手機,眼睛里閃爍著林小雨從未見過的、近乎狂熱的光芒,“小雨!
我的好閨女!你可真是媽的福星!”當晚,在劉慧蘭的強烈要求下,
林家的客廳被臨時改造成了簡陋的直播間。
一盞從舊貨市場淘來的環(huán)形柔光燈散發(fā)著刺眼的白光,
照亮了中間那張鋪著嶄新紅絨布的折疊桌。
桌上堆滿了劉慧蘭下午緊急采購回來的各種零食、飲料和日用品。
林小雨被按在桌子正中的椅子上,臉上被媽媽用不太熟練的手法涂抹了粉底和口紅,
顯得蒼白又突兀。她穿著自己最體面的一件白色T恤,局促不安地坐著,
手腳都不知道該往哪里放。劉慧蘭則像換了一個人,她熟練地調整著手機支架的角度,
對著鏡頭露出經過精心練習的、熱情洋溢的笑容:“歡迎家人們!
歡迎來到小雨和蘭姐的小窩!感謝家人們對我們小雨的支持和厚愛!
你們的每一句祝福我們都記在心里了!為了回饋家人,今天直播間準備了超級福利!
點擊右下角購物車,驚喜等著你喲……”她語速飛快,帶著一種職業(yè)主播特有的煽動性。
林國棟和奶奶被安排在鏡頭外的沙發(fā)上“當觀眾”,王秀花還有些不適應,
小聲嘀咕著:“這亮晃晃的,眼睛都花了。”林國棟則緊張地盯著屏幕上的留言區(qū)。
直播間的熱度很高,峰值一度達到了八千人同時在線。然而,
滾動的留言并非全是祝福:“296分也能當網紅?這門檻也太低了吧?”“呵呵,
這么快就帶貨了?高考不如意,帶貨大學提前錄取了?”“這劇本痕跡也太明顯了吧?
全家都是戲精?”“小姑娘看著挺老實的,被親媽推出來賺錢?”“賣東西?
這分數能推薦什么?《如何考296分秘籍》?”林小雨看著這些越來越尖銳的評論,
臉色愈發(fā)蒼白。她求助似的看向鏡頭外的爸爸。林國棟眉頭緊鎖,朝她使了個眼色,
又努了努嘴指向桌上的一包薯片。劉慧蘭也立刻在桌子底下輕輕踢了她一下。
林小雨深吸一口氣,努力擠出一個僵硬的笑容,拿起那包薯片,
念著媽媽事先寫好的臺詞:“這…這款薯片是我平時學習…嗯…累了的時候最喜歡吃的零食,
味道很好,很脆,現在直播間有…有優(yōu)惠……”她感覺自己像個提線木偶,
每一句話都像在念不屬于自己的臺詞。直播間的燈光烤得她額頭冒汗,
那些質疑和嘲諷的留言像針一樣扎在她心上。她看著屏幕上那個妝容怪異、笑容僵硬的自己,
感到一陣強烈的陌生和眩暈。兩個小時的直播終于結束。關掉鏡頭的那一刻,
林小雨像虛脫一樣癱在椅子上。劉慧蘭卻迫不及待地撲到另一臺手機上查看后臺數據,
當看到那個五位數的傭金金額時,她的眼睛亮得驚人,呼吸都急促起來?!鞍饲Ф嗳?!
傭金快兩萬了!這才第一天!”劉慧蘭激動地抓住林小雨的手,力氣大得讓她生疼,“小雨!
你看!這比媽辛辛苦苦跑一年探店都強!還讀什么????學費生活費都省了!
跟著媽干直播帶貨!咱們娘倆一起,肯定能火遍全網!以后吃香的喝辣的!
”林小雨怔怔地看著媽媽興奮得有些扭曲的臉,
又看了看屏幕上那個還未完全消失的、寫著“296分”的查分截圖,
胃里一陣翻江倒海的難受。??啤鞘撬?96分唯一夠得著的出路,
是她疲憊不堪的三年高中后,給自己規(guī)劃的最后一塊容身之地?,F在,
這條路似乎也要被這突如其來的流量洪流沖垮了。3 網爆網絡的風暴,
往往在你最意想不到、也最缺乏防備的時刻,以最猛烈的方式襲來。第三天清晨,
林小雨還在睡夢中試圖消化這光怪陸離的兩天經歷,一個爆炸性的詞條如同深水炸彈,
建立起的“網紅”身份炸得粉碎——**#296分女孩母親是網紅#** 空降熱搜榜首,
后面緊跟著一個刺眼的“爆”字。有“熱心”網友化身福爾摩斯,
輕易地扒出了媽媽劉慧蘭的“蘭姐尋味記”賬號。這個賬號已經運營了兩年多,
發(fā)布了數百條本地餐館、小店的探店視頻,積累了一些本地粉絲,但從未真正出圈。
網友的截圖清晰地顯示,就在林小雨高考查分前四天,
一個名為“小雨好物”的新賬號悄然注冊,并發(fā)布了第一條極其簡單的帶貨視頻,
內容是某品牌的紙巾。時間點巧合得令人心驚。但這還不是最致命的。
真正將林小雨推入深淵的,是一段被翻出來的、像素有些模糊的舊視頻。那是五年前,
林小雨在市中學生藝術節(jié)上古箏獨奏的片段。視頻里的女孩穿著淡雅的演出服,
端坐在古箏前,手指在琴弦上翻飛,神情專注而自信,
與直播間里那個局促不安的形象判若兩人。演奏結束,臺下掌聲雷動,
主持人清晰的聲音傳來:“感謝初三(五)班林小雨同學帶來的精彩演奏《高山流水》!
”“林小雨,是你吧?”爆料者言辭鑿鑿地發(fā)帖質問,“明明有古箏特長,
學了至少七年以上(有考級證書為證),為什么高三不走舞蹈生或者藝術特長生???!
知道河南舞蹈類本科線才多少分嗎?282分!你296分完全夠了!
甚至能上個不錯的本科藝術院校!為什么要假裝學渣?為什么要欺騙大眾的同情?
就為了配合你媽炒作帶貨?”真相像一把淬了冰的玻璃碴,
狠狠地、毫不留情地扎進了林小雨的眼睛里,刺得她鮮血淋漓,痛徹心扉。是的,
她確實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學古箏,風雨無阻地堅持了七年,考過了業(yè)余十級。高二上學期,
她甚至偷偷去了解過藝考培訓的費用和要求。當她小心翼翼地把這個想法告訴媽媽劉慧蘭時,
得到的卻是一盆冷水。“藝考?”劉慧蘭當時正在對著手機剪輯一條探店視頻,頭也沒抬,
“你知道那得花多少錢嗎?找好老師上課,集訓,買樂器,報名考試,
還有打通關節(jié)……沒個十幾二十萬下不來!咱們家什么條件?你爸那點工資,夠干什么?
學那個有什么用?能當飯吃?不如跟著媽學做短視頻,現在流量就是錢!變現快!
”林小雨記得自己當時站在廚房門口,手里還捏著打印下來的藝考簡章,指尖冰涼。
媽媽的話像一根根細針,扎滅了她眼中剛剛燃起的一點微光。
她默默地把簡章塞進了書桌最底層的抽屜里,再也沒提過。那把陪伴了她七年的古箏,
也被蒙上了布,塞進了床底,琴弦漸漸蒙塵。
她重新投入了那場注定失敗的、屬于文化生的高考戰(zhàn)役。如今,
這段塵封的往事被赤裸裸地挖出、展示、扭曲,
成了她和她家庭“處心積慮”、“消費親情”、“欺騙大眾”的鐵證。
輿論的風向瞬間發(fā)生了180度的徹底反轉。前一天還溫情脈脈的祝福和羨慕,
頃刻間化作了滔天的怒火和鋪天蓋地的辱罵:“年度最佳影帝影后家庭!
奧斯卡欠你們全家一座小金人!”“為了帶貨毫無下限!消費高考,消費親情!令人作嘔!
”“小小年紀心機這么深!配合親媽演戲騙流量!惡心!”“296分還慶祝?
慶祝你們演技高超?慶祝你們騙術成功?”“那個奶奶也是演的?
煮面加雞蛋那場戲演得真自然?。±蠎蚬?!
”林小雨的“小雨好物”和“小雨滴滴答”賬號瞬間涌入數萬條不堪入目的私信和評論。
有人把她的頭像P到了乞丐的破碗里,配上文字“網絡乞討新姿勢,
考296分就能月入十萬!”。有人惡意剪輯她的直播片段,配上陰陽怪氣的解說,
嘲笑她的表情和口播。更有人迅速注冊了“林小雨本人”、“296分學霸”等假冒賬號,
發(fā)布諸如“已被某985大學破格錄取”、“揭露更多家庭內幕”等虛假信息,
引來不明真相網友的二次謾罵——這場景,
與去年那個同樣因家庭困境引發(fā)關注、后被網暴至崩潰的“扁擔女孩”如出一轍。
巨大的壓力如同實質的巨石,將林小雨死死壓住,動彈不得。她不敢出門,不敢看手機,
甚至連窗戶都不敢靠近,總覺得樓下有無數雙眼睛在盯著她。家里的氣氛也降到了冰點。
劉慧蘭從最初的憤怒辯解,到后來的沉默寡言,
再到看著不斷跳出的退單通知和賬號粉絲暴跌的數據時的失魂落魄。
林國棟則一根接一根地抽煙,眉頭擰成了死結。奶奶唉聲嘆氣,煮好的面條放在桌上,
涼透了也沒人動筷。只有弟弟林小峰懵懵懂懂,不明白家里為什么突然變得這么可怕。
第七天的凌晨,萬籟俱寂。林小雨躺在自己的小床上,
睜大眼睛望著天花板上被路燈映照出的搖晃樹影。窗外偶爾傳來幾聲遙遠的狗吠,
更襯得房間死寂。過去七天的網絡暴力畫面在她腦中瘋狂閃回,
那些惡毒的詞語仿佛有了聲音,在她耳邊尖叫、嘶吼。
羞恥、絕望、憤怒、被全世界拋棄的冰冷感……像無數條冰冷的毒蛇纏繞著她,越收越緊,
讓她無法呼吸。黑暗中,她摸索著坐起身,動作輕得像一片羽毛,生怕驚醒隔壁的父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