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幕再次切換。
這一次,標題顯得格外“接地氣”:
#看《常識中國》#中國人應(yīng)該知道的龍生九子#河南臺對中國常識下手了#荷蘭臺與董宇輝共創(chuàng)常識中國#我們?yōu)槭裁唇旋埖膫魅?
伴隨著輕松詼諧的背景音樂,一個帶著幾分調(diào)侃的旁白響起:
[你知道嗎?龍生九子都不像龍。知道真相的你可能會裂開。]
田間地頭,正彎腰收割的農(nóng)夫、碼放麥捆的農(nóng)婦、跟在大人身后拾穗的孩童,都不約而同地抬起了頭。
汗水順著他們黝黑的臉頰滑落,滴進腳下的土地,但疲憊的眼神里卻亮起了一絲新奇。
“龍生九子?”
一個滿臉溝壑的老農(nóng)拄著鋤頭,抹了把汗,對著旁邊的鄰居咧嘴一笑,
“嘿,王老哥,你聽說過沒?龍還有九個兒子?俺一直以為龍就那一個樣哩!”
被叫做王老哥的漢子直起酸痛的腰,捶了捶背,嗤笑道:
“你知道個屁!要不是老天爺開了這‘天窗’,那些穿長衫的讀書老爺們怕也整不明白!
龍?那是皇帝老子的祖宗,跟咱泥腿子有啥關(guān)系?還是多想想今秋的稅糧咋湊吧!”
他語氣里帶著慣常的麻木和對現(xiàn)實的無奈。
旁邊一個稍微年輕些的黑臉壯漢卻看得津津有味,插話道:
“哈哈,王老哥,話不能這么說!這熱鬧多好看?。」芩杏脹]用,看著解乏!自從有了這天幕,俺覺得這日頭都沒那么毒了,干活也有勁兒了!”
他咧著嘴,露出憨厚的笑容。
對于這些被沉重賦稅和勞役壓得喘不過氣、生活幾乎只有“活著”二字的底層百姓來說,天幕的出現(xiàn),無疑是灰暗生活中一道奇異的光。
它不解決溫飽,卻能帶來片刻的忘卻和單純的驚奇,讓麻木的心靈得到一絲喘息。
夕陽的金輝灑在廣袤的原野上,晚風(fēng)帶來些許清涼。
大人們在前方揮汗如雨,動作麻利而熟練,孩子們在后面笨拙卻認真地幫忙。
從高空俯瞰,無數(shù)這樣微小而堅韌的身影點綴在如棋盤般的田野間,構(gòu)成了一幅跨越時空的農(nóng)耕長卷。
勞作間隙,他們直起腰,走到田埂邊,拿起破舊的陶罐或葫蘆瓢,咕咚咕咚灌下幾口涼水,然后便不約而同地抬起頭,望向那巨大的光幕,臉上帶著純粹的好奇和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。
看熱鬧,是刻在骨子里的天性,也是苦難生活中最廉價的慰藉。
……
天幕畫面變化,一張清晰又帶著點卡通趣味的圖譜出現(xiàn):
[首先,龍生九子為什么不一樣?據(jù)說是因為龍爸和一群龍媽們混搭了,而龍子們大多隨了媽。]
一張圖譜隨即出現(xiàn)。
圖譜分三層:
頂層:威武的龍爸。
中層:一排形態(tài)各異的“龍媽”——牛、豺狼、鳥、蛤蟆、獅子、烏龜、老虎、青龍、魚。
底層:對應(yīng)龍媽生下的九位龍子——囚牛(牛)、睚眥(豺狼)、嘲風(fēng)(鳥)、蒲牢(蛤?。?、狻猊(獅子)、霸下/赑屃(烏龜)、狴犴(老虎)、負屃(青龍)、螭吻(魚)。
同時,一行行“彈幕”如同調(diào)皮的小精靈般劃過屏幕:
{都隨了媽。}
{跟誰都可以。}
{龍性生淫,見啥干啥。}
{共同特點,都有角。}
{蛤蟆,龍龍口味好重啊。}
{因為沒有生殖隔離。}
{兒子,隨媽很正常。}
……
“噗嗤!”
田間地頭、市井街頭,無數(shù)正在喝水的人差點噴出來。
“老天爺!龍王爺……這么不挑食?”
一個老農(nóng)瞪大了眼,指著天幕上的蛤蟆,表情極其精彩。
“哈哈哈哈哈!‘見啥干啥’?這話說的……精辟!”
長安酒肆里,一個豪爽的軍漢拍著桌子大笑,引得旁人側(cè)目又忍俊不禁。
“荒唐!簡直荒唐!褻瀆!這是對神龍的褻瀆!”
宋朝的某座書院內(nèi),一位皓首窮經(jīng)的老夫子氣得渾身發(fā)抖,指著天幕的手指都在哆嗦,
“龍乃神圣之獸,象征天子!豈能……豈能如此編排!傷風(fēng)敗俗!有辱斯文!”
他身邊的弟子們則憋著笑,臉漲得通紅。
各朝代的帝王們,表情更是耐人尋味。
秦·咸陽宮:
嬴政眉頭微蹙,看著“龍性生淫”的評論,又瞥了一眼階下神色古怪的群臣,冷哼一聲:
“子不語怪力亂神。”
但眼底深處,似乎也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……好奇?
漢·未央宮:
劉徹此刻看到這圖譜,嘴角也不由得抽搐了一下。
衛(wèi)青、霍去病等年輕將領(lǐng)則互相交換著眼神,強忍著笑意。
唐·長安:
李世民剛享受完“天可汗”的朝拜,心情正好,看到這圖譜和彈幕,忍不住撫掌大笑:
“有趣!著實有趣!原來真龍?zhí)熳又沂?,亦如此……豐富多彩?”
長孫無忌等人則一臉哭笑不得。
明·奉天殿外:
朱元璋黑著臉,對著太子朱標低聲罵道:
“混賬話!編排神龍,惑亂民心!毛驤,給咱記下!凡有以此妖言非議皇家者,重罪論處!”
毛驤連忙領(lǐng)命,心中卻也為這離奇的說法感到一絲荒誕。
天幕旁白繼續(xù),帶著一種科普的輕松感:
[這9個龍子都做什么工作?9個太多,有點難記。所以就按工作分成三波。]
[按照4,1,4劃分。]
[第1波,4個外勤。分別是螭吻,嘲風(fēng),赑屃,負屃。]
[第2波,一個公務(wù)員狴犴。]
[第3波,4個坐班。分別是囚牛,蒲牢,睚眥,狻猊。]
[先說4個外勤,首先我們拿故宮舉例。]
畫面切換成宏偉壯麗的故宮建筑群俯視圖,線條勾勒,重點標識。
[橫著的那條叫正脊,斜著的那條叫垂脊。]
“原來皇帝住的房子叫故宮?這屋頂還有這么多講究?”
百姓們看得似懂非懂,但“皇帝住的”幾個字足以讓他們屏息凝神,帶著敬畏和無限的好奇繼續(xù)看下去。
[正脊上這位叫螭吻,是條龍魚,據(jù)說可以鎮(zhèn)火避災(zāi)。]
畫面聚焦到故宮太和殿正脊兩端那造型奇特的螭吻(鴟吻)上。
[傳說漢武帝修建的柏梁殿的屋頂,就有螭吻的形象。]
[可誰料雖然螭吻本事大,責(zé)任心卻不強,經(jīng)常摸魚,后來柏梁殿真的起火時,螭吻卻不知所蹤。]
[這導(dǎo)致了柏梁殿成為咸陽一炬。]
“什么?!”
漢武帝劉徹猛地從御座上站起,臉色鐵青,
“朕的柏梁殿……竟毀于大火?還因這……這玩忽職守的螭吻?!”
他之前看到光幕提及柏梁殿有螭吻,還頗感欣慰,以為得了祥瑞護佑,沒想到竟是如此結(jié)局!
這消息如同冷水澆頭,讓他又驚又怒。殿內(nèi)群臣噤若寒蟬。
“來人!”
劉徹的聲音帶著壓抑的怒火,
“傳朕旨意!柏梁殿工地,即刻起,嚴禁一切煙火!增派羽林衛(wèi),十二時辰輪班看守!若有半點閃失,提頭來見!”
他心中暗恨:
這螭吻靠不住,只能靠自己嚴防死守了!
天幕適時飄過幾條“彈幕”:
{我問一下他摸魚是摸自己嗎?}
漢朝百姓:摸魚?魚還能摸?
{為啥沒有饕餮?}
各朝學(xué)者:饕餮乃兇獸,非龍子也!
{我聽成了“濕吻”。}
不明所以的百姓:濕吻是啥?下雨天親嘴?
{擱qq牧場里養(yǎng)過螭吻。}
各個位面:QQ牧場?養(yǎng)龍子?天方夜譚!
……
天幕旁白帶著一絲無奈:
[這場災(zāi)難讓人們對螭吻的責(zé)任心,感到了懷疑。]
畫面展示后世建筑上,螭吻背上被插了一把寶劍(通常是“魯班尺”或“方天畫戟”形象,傳說附會為許遜斬蛟劍)。
[后來,再當人們雕刻螭吻同時,也會雕刻一把仙人許遜的斬蛟劍,直插螭吻的身體,將它牢牢地固定在房脊之上,防止它亂跑。]
[自此以后,螭吻只得盡心盡力的守護防火安全,終于成為鎮(zhèn)邪避火的象征。]
“嘶……用劍插著干活?這也太狠了吧?”
田間百姓看得倒吸涼氣。
“哼!玩忽職守,就該如此懲處!以儆效尤!”
朱元璋看到此處,倒是覺得此法甚妙,符合他嚴刑峻法的理念。
彈幕飄過:
{饕餮是山海經(jīng),兇獸不是龍子。}
學(xué)者們點頭:總算有個明白人。
{讓人干活還插人家,老天爺。}
百姓們深表同情。
{現(xiàn)在只知道達摩克利斯之劍。}
???
{龍子松腹不算嗎?}
各位面:松腹?那是啥?
接著,畫面轉(zhuǎn)向垂脊上的小獸。
[垂脊上這里叫嘲風(fēng),據(jù)說它喜歡冒險和望遠,所以被安排到屋頂放風(fēng)。]
一只造型生動、似龍似獸、作奔走狀的嘲風(fēng)形象出現(xiàn)。
[相傳啊,這家伙在去解救受災(zāi)漁民的途中,總是因為速度太快,掀起風(fēng)浪。反而打翻了正常行駛的漁船。]
動畫演示:嘲風(fēng)興沖沖地飛馳在海面,身后巨浪滔天,漁船紛紛傾覆,漁民落水呼救,嘲風(fēng)一臉茫然和無辜。
[本可以福澤一方的嘲風(fēng),由于冒冒失失,往往弄巧成拙。]
“哈哈哈!好心辦壞事!”
“這龍子是個冒失鬼!”
看到這生動又帶點滑稽的畫面,田間地頭、市井街巷爆發(fā)出陣陣輕松的笑聲。
這可比枯燥的圣賢書有趣多了!
彈幕也是適時出現(xiàn):
{每一個都栩栩如生,有血有肉。}
百姓深以為然:原來神獸也跟人一樣會犯錯。
{霸下加持從無敵。}
眾人好奇:霸下又是哪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