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節(jié):詩禮傳家
夜色如墨,沉沉地壓在濟南章丘明水鎮(zhèn)的上空,唯有李家宅邸的書房,漏出一豆倔強的昏黃。窗紙上映著一大一小兩個身影,被燭火拉得細長搖曳,如同兩株在夜風中堅守的斑竹。
書房內(nèi),檀香幽幽。李格非端坐于書案之后,身姿如松,眉宇間凝著讀書人特有的端肅。他面前攤開的,是班固所著的《漢書》,翻至《列女傳》一章。墨字在燈下跳躍,講述著那些早已湮沒于時光長河里的貞烈女子。九歲的李清照垂手侍立父親身側(cè),小小的身子裹在素凈的襦裙里,梳著雙丫髻,發(fā)髻上別無飾物,唯有一雙眼睛,亮得驚人,映著案頭燭火,仿佛兩泓深不見底的清泉,好奇又專注地捕捉著父親口中吐出的每一個字。
“……‘孟母三遷,斷機杼以教子’,此非僅言母儀,更言環(huán)境砥礪、心志堅韌之重。”李格非的聲音不高,卻字字清晰,帶著金石般的質(zhì)地,敲打在寂靜的夜里。他抬眼,目光落在女兒稚嫩卻異常沉靜的面龐上,“清照,汝可知‘斷機’何意?其意蘊又在何處?”
李清照的目光并未立刻從書卷上那行“子之廢學(xué),若吾斷斯織也”的字句移開。她微微蹙起秀氣的眉頭,小小的手指無意識地在半空劃了一下,仿佛在模擬那被剪斷的機杼。片刻,她才抬起眼,迎上父親探詢的目光,聲音清越如泉滴石上:“父親,孟母斷機,是警醒其子學(xué)問之道貴在專一,不可半途而廢,如同織錦,一絲懈怠,則前功盡棄。然……”她頓了頓,眼中閃過一絲與她年齡不符的銳利光芒,“女兒以為,班昭在《女誡》中所言‘清閑貞靜,守節(jié)整齊,行己有恥,動靜有法’,字字如繩,將女子縛于方寸之間,只言順從貞靜,卻閉口不言才學(xué)志向。若女子只困守于閨閣,如井底之蛙,縱有孟母之德,所育之子,眼界亦囿于方寸,何以明天下之理?這‘列女’之名,豈非成了套在女子頸上的無形枷鎖?”
李格非捻著胡須的手猛地一頓,眼中瞬間掠過極其復(fù)雜的驚濤駭浪。是驚愕,更是難以言喻的激賞!女兒的駁斥,犀利如錐,直刺千年來被視為圭臬的女教核心。他胸腔里那顆飽讀詩書、浸潤著儒家正統(tǒng)的心,被這稚嫩卻鋒芒畢露的話語狠狠撞擊了一下。他強自壓下幾乎要脫口而出的贊嘆,臉上刻意繃緊,現(xiàn)出嚴父的肅然:“放肆!班大家乃千古女范,其言自有圣賢深意,豈容你這黃口小兒妄加置喙!女子無才便是德,此乃古訓(xùn)!今日功課,罰你抄錄《女誡》‘婦行’篇三遍,務(wù)求字字入心!”
“是,父親?!崩钋逭沾瓜卵劢?,長長的睫毛在粉嫩的臉頰上投下兩片小小的陰影,掩去了眸底那一絲不易察覺的倔強與了然。她并未爭辯,只是安靜地鋪開素箋,研墨提筆。小小的身軀挺得筆直,手腕懸空,落筆竟無絲毫顫抖,一個個娟秀工整的小楷在紙上次第綻開,如春日初萌的新蕊。然而,那筆尖行走間,自有一股沉靜的力道,仿佛無聲的宣言。
李格非的目光久久停留在女兒專注書寫的側(cè)影上,那小小的、挺直的脊梁,像一桿柔韌卻不肯摧折的翠竹。他心中早已掀起了驚濤駭浪,女兒的早慧與質(zhì)疑的勇氣,遠超他的預(yù)料,甚至隱隱令他感到一絲不安,卻又混雜著難以言喻的驕傲。他端起案上微涼的茶盞,借飲茶的動作掩飾內(nèi)心的波瀾。茶味微苦,如同這世道加諸于女子身上的重重桎梏。
書房的門被輕輕推開一道縫隙,帶進一絲微涼的夜風。王氏端著一個剔紅漆盤,腳步輕悄地走了進來。盤上托著兩盞溫熱的杏仁酪,甜香瞬間沖淡了方才的肅穆與隱約的劍拔弩張。她身著家常的月白襦裙,外罩一件淡青半臂,烏發(fā)松松綰起,只斜插一支素銀簪子,通身上下無多余飾物,唯有一股溫潤如玉的氣質(zhì)自然流淌。
“夜深了,老爺也莫要太過勞神?!蓖跏系穆曇魷赝袢岷?,如同春日里拂過新柳的風。她先將一盞杏仁酪放在丈夫案頭,又將另一盞輕輕推到女兒手邊,目光落在李清照抄寫的《女誡》上,唇角泛起一絲極淡、幾不可察的了然笑意,隨即隱去?!扒逭?,今日跟父親讀了這許多圣賢道理,也該換換心思了。來,隨娘去園中走走,娘教你一首新的《鄭風》。”
李清照眼中瞬間亮起璀璨的光芒,方才抄寫時的沉靜被一種雀躍的期待取代。她立刻放下筆,規(guī)規(guī)矩矩向父親行了一禮,像只終于被放出籠子的小鳥,輕盈地跑到母親身邊,小手自然地牽住了母親微涼的手指。
李格非看著母女二人相攜而去的背影,妻子溫婉,女兒靈動,消失在書房門外的夜色里。他輕輕嘆了口氣,那嘆息里既有為人父的欣慰,也有一絲深沉的憂慮。他重新拿起案上的《漢書·列女傳》,目光落在那些墨字上,卻覺得那些曾經(jīng)熟悉的字句,此刻在搖曳的燭火下,竟顯得有些模糊而遙遠。
后園里,夜色更深,月光卻格外清朗,如銀紗般溫柔地籠罩下來。白日里喧囂的蟬鳴早已歇了,唯余墻角草叢中不知名的小蟲,發(fā)出細碎而規(guī)律的鳴唱,更襯得園中一片靜謐。晚風帶著水汽和草木的清香,拂過面頰,沁人心脾。園中那口著名的漱玉泉,在月光下靜靜流淌,泉眼處咕嘟咕嘟地冒著細碎晶瑩的水泡,水聲淙淙,如環(huán)佩輕鳴,在寂靜的夜里格外清晰悅耳。
王氏牽著女兒,走到泉邊一方光滑的青石上坐下。泉水倒映著天上的一輪明月和疏朗的星子,水波微漾,碎銀點點。
“娘,今日教哪一首?”李清照依偎在母親身邊,仰著小臉,眼中滿是純粹的歡喜與求知欲。與方才書房里那個敢于質(zhì)疑班昭的小大人判若兩人。
王氏低頭看著女兒映著月光的清澈眼眸,微微一笑,那笑容如同泉水中漾開的漣漪,溫婉動人。她抬手,輕輕拂去女兒鬢邊被風吹亂的一縷碎發(fā),聲音輕柔得如同耳語,卻又清晰地融入這月下泉聲里:“今日,娘教你《鄭風》里的《風雨》?!彼D了頓,目光望向泉水中那輪晃動的明月,仿佛在汲取某種遙遠而美好的力量,然后曼聲吟哦起來:
“風雨凄凄,雞鳴喈喈。
既見君子,云胡不夷?
風雨瀟瀟,雞鳴膠膠。
既見君子,云胡不瘳?
風雨如晦,雞鳴不已。
既見君子,云胡不喜?”
她的嗓音并不高亢,卻自帶一種婉轉(zhuǎn)悠揚的韻律,如同這漱玉泉水,清冽而纏綿。每一個字音都清晰地敲打在夜色里,帶著一種直抵人心的力量,與書房中李格非講解《漢書》時的金石之音截然不同。這是來自《詩經(jīng)》源頭的、更為古老而鮮活的生命力。
“娘,這詩里說的,是等待嗎?”李清照聽得入了神,小小的眉頭又習慣性地微微蹙起,捕捉著詩句中涌動的情感。
“是等待,但更是重逢的歡喜。”王氏低下頭,目光溫柔地籠罩著女兒,耐心地解釋,如同在梳理一匹最珍貴的絲緞,“你看,風雨交加,天色晦暗,雞鳴聲聲不斷,環(huán)境是多么凄清寒冷,讓人心中不安。然而,就在這風雨如晦、愁腸百結(jié)之時,心中期盼的那個人突然出現(xiàn)了!所有的風雨、所有的凄惶不安,剎那間都消散無蹤,只剩下滿心的歡喜與安寧?!坪幌??’——這怎么能不讓人歡喜呢?”她的手指輕輕點著泉水中倒映的明月,“這歡喜,便是這晦暗風雨中最明亮的光?!?/p>
李清照的眼睛一眨不眨地望著母親,月光在她眼中流轉(zhuǎn)。王氏的解讀,如同在《女誡》那沉重的框架外,為她悄然推開了一扇窗。窗外,不再是冰冷刻板的教條,而是鮮活生動的人間情愛,是風雨中執(zhí)著的等待,是乍見之歡時噴薄而出的純粹喜悅。這情感如此熾熱、坦蕩,帶著泥土的芬芳和生命的溫度,與她方才在書房感受到的壓抑截然不同。她小小的胸腔里,似乎有什么東西被點燃了,暖暖的,亮亮的。
“娘,”她忽然輕聲問,眼神帶著一絲懵懂的探尋,“那這詩里的‘君子’,是像父親那樣的人嗎?”
王氏微微一怔,隨即唇邊漾開一個更深、更溫柔的笑意,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追憶與甜蜜。她沒有直接回答,只是將女兒的小手握得更緊了些,目光再次投向那輪皎潔的明月,聲音輕得像夢囈:“或許是,也或許……是那個能在風雨飄搖中,讓你心歸安寧的人?!彼龥]有再多言,只是再次輕聲吟誦起來,將那份古老的、穿越時空的期盼與歡喜,一遍遍融入這濟南明水鎮(zhèn)的月夜泉聲之中。
李清照依偎著母親,聽著那清婉的吟誦,看著泉水中搖晃的星月。父親書房里《漢書》的墨香與訓(xùn)誡似乎暫時遠去了,耳邊只剩下母親溫柔的嗓音和漱玉泉永不停歇的淙淙低語。這聲音,如同種子,悄然落入她幼小的心田,在《女誡》的冰冷土壤之下,埋下了一顆追求情感共鳴與生命本真的種子。這泉水的韻律,這詩中的情意,仿佛成了她精神血脈中最初的滋養(yǎng)。
夜更深了,月光如水銀瀉地。王氏的吟誦聲漸漸低下去,最終化作一聲滿足的輕嘆。她低頭,發(fā)現(xiàn)女兒不知何時已靠在自己臂彎里沉沉睡去,長長的睫毛在白皙的小臉上投下安靜的陰影,嘴角還噙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,仿佛在夢中,也遇見了那風雨之后、帶來無盡歡喜的“君子”。
王氏小心翼翼地將女兒抱起,動作輕柔得如同捧著最易碎的珍寶。她最后看了一眼月光下汩汩流淌的漱玉泉,泉聲依舊,仿佛在應(yīng)和著那古老的詩篇。她抱著熟睡的女兒,轉(zhuǎn)身向燈火溫暖的臥房走去,步伐輕盈,仿佛生怕驚擾了女兒夢中那片由《鄭風》構(gòu)筑的、沒有枷鎖的天地。身后,那輪明月,依舊靜靜懸在漱玉泉上,照亮著這方小小的庭院,也無聲地見證著,一個千古才女精神世界里,最初的分野與融合——父親的史筆如刀,刻下的是世道的框架;而母親的詩詞如泉,浸潤的,是她靈魂深處永不枯竭的、渴望自由與真情涌動的泉眼。
第二節(jié):泉涌才思
夏日的陽光,終于掙脫了連日的陰翳,變得格外熾烈。蟬鳴在濃密的槐樹枝葉間聒噪著,匯成一片灼熱的聲浪,幾乎要將空氣點燃。午后的李家后園,花木都被曬得有些蔫蔫的,唯有那方漱玉泉,依舊活力十足地噴涌著,清澈的泉水匯成一道蜿蜒的小溪,泠泠作響,給悶熱的園子帶來一絲難得的清涼意趣。
李清照穿著一身輕薄的藕荷色夏衫,正與貼身侍女云珠在泉邊嬉戲。她赤著腳,褲腿挽到膝蓋,踩在溪邊光滑圓潤的卵石上,清涼的溪水溫柔地漫過腳踝,驅(qū)散了周身暑氣。云珠比她大兩歲,性格活潑,正蹲在溪邊,用一只小小的竹簸箕試圖撈起水中幾尾靈活穿梭的小銀魚,水花濺濕了她的裙擺和額發(fā),引得她咯咯直笑。
“姑娘快看!這條最大!”云珠興奮地叫著,小心翼翼地端著簸箕湊過來,里面果然有一條寸許長的小魚在淺淺的水洼里徒勞地蹦跳,銀鱗在陽光下閃閃發(fā)亮。
李清照湊近了看,那小魚張著嘴,尾巴奮力拍打著,烏黑的小眼睛透著驚慌。她伸出纖細的手指,輕輕碰了碰它濕滑的脊背,小魚猛地一彈,濺起幾滴水珠落在她臉上,涼絲絲的?!八ε履?,”李清照的聲音帶著孩童特有的柔軟,“放它回去吧,云珠?!?/p>
“哦?!痹浦橛行賾俨簧幔€是聽話地將簸箕傾斜,小魚“噗通”一聲滑入溪流,甩甩尾巴,倏忽間便不見了蹤影,只留下一圈圈迅速漾開的漣漪。
李清照的目光追隨著那消失的小魚,思緒卻像溪水一樣,流向了一個新的方向?!霸浦?,我們玩‘打馬’吧?天太熱,弈棋太費神?!彼嶙h道。所謂“打馬”,是宋代閨閣中流行的一種博戲,類似棋戲,用擲骰子決定棋子(稱為“馬”)在繪有格子的圖卷上前進的步數(shù),講究策略與運氣。
“好啊好?。 痹浦榱⒖虂砹司?,跑進旁邊的小軒,很快便抱出一卷畫著縱橫格道的《彩選打馬圖》和一個裝著骰子、銅錢、各色“馬”子(通常是磨光的銅錢或特制的小木片)的錦囊。
兩人在泉邊一棵枝葉繁茂的梧桐樹下尋了塊平坦的陰涼地,鋪開打馬圖。李清照執(zhí)紅馬,云珠執(zhí)黑馬。骰子在小小的青瓷碗里叮當作響,清脆的聲音在蟬鳴中跳躍。幾輪下來,李清照連擲好點,幾匹紅馬在格道上縱橫馳騁,眼看就要逼近終點“尚乘局”。云珠則運氣不佳,連連擲出低點,黑馬被紅馬堵截圍困,在“函谷關(guān)”一帶舉步維艱,急得她鼻尖都冒出了細汗。
“哎呀!又是‘二’!”云珠懊惱地拍了下草地,看著李清照又輕松地將一匹紅馬送入終點,“姑娘,你這運氣也太好了!這‘馬’都成精了不成?”
李清照莞爾一笑,拿起骰子掂了掂,眼中閃動著狡黠的光芒:“云珠,這可不全是運氣。你瞧,”她指著圖卷上的關(guān)隘格點,“過‘玉門關(guān)’需擲得五或六,過‘函谷關(guān)’則需雙數(shù)。你方才只顧著沖,在‘函谷’前未留后手,被我圍住,自然寸步難行。打馬之道,貴在審時度勢,預(yù)判路徑,更要懂得留‘馬’策應(yīng),互為犄角。豈能一味貪進,孤軍深入?”
她侃侃而談,條理清晰,哪里像個十歲不到的女童,倒像是指揮若定的將軍。云珠聽得似懂非懂,但看著自家姑娘那神采飛揚、眼眸晶亮的模樣,只覺得無比信服,連連點頭:“姑娘說得是!是我太笨了?!?/p>
“不是你笨,”李清照拿起一枚銅錢做的“馬”,指尖輕輕摩挲著上面模糊的“開元通寶”字樣,若有所思,“是這打馬圖的規(guī)則,雖有趣,卻還不夠精妙。進退攻守,多有模糊之處,勝負有時過于依賴骰子點數(shù),策略施展的空間反倒小了……”她凝視著圖卷上那些代表關(guān)隘城池的朱砂印記,又看了看手中代表“馬”的銅錢,一個念頭如同泉眼里冒出的氣泡,悄然滋生。
就在這時,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,管家李福神色緊張地跑到梧桐樹下,額上全是汗,也顧不得行禮,氣喘吁吁地道:“姑娘!不好了!云珠……云珠她……”
李清照和云珠同時抬頭,都是一愣。云珠不就在這里嗎?
李福指著泉眼方向,聲音帶著驚惶:“是……是云珠的妹妹,小荷!她……她在井邊打水,腳下一滑,掉進后廚院那口深井里去了!”
仿佛一個炸雷在耳邊響起!李清照臉上的輕松笑意瞬間凝固,血色褪盡。小荷!那個才六歲,總是怯生生跟在自己和云珠后面,笑起來有兩個小酒窩的小丫頭!她猛地站起身,打馬圖和散落的銅錢“馬”被帶得撒了一地。
“什么?!”云珠更是如遭雷擊,尖叫一聲,臉色煞白,身體晃了晃幾乎要栽倒,隨即像瘋了一樣爬起來就往后廚院沖去,“小荷!小荷!”
李清照的心猛地沉下去,如同墜入冰窖,手腳一片冰涼。她甚至來不及思考,身體已經(jīng)先于意識做出了反應(yīng),提起礙事的裙裾,緊跟著云珠狂奔而去。蟬鳴、泉聲、夏日的熱浪,此刻都化作了令人窒息的背景噪音,只有心臟在胸腔里瘋狂擂動的聲音,咚咚咚,震耳欲聾。
后廚院早已亂作一團。幾個粗使婆子和廚娘圍在那口青石砌成的深井旁,探頭向下張望,七嘴八舌地驚叫著,卻沒人敢下去。井口黑洞洞的,像一張擇人而噬的巨口,散發(fā)著陰冷潮濕的氣息。井壁布滿滑膩的青苔,幾根粗大的井繩凌亂地丟在一旁。隱約能聽到從井底深處傳來極其微弱、斷斷續(xù)續(xù)的、如同小貓哀鳴般的哭聲和嗆水聲,那聲音在井壁間回蕩,更顯得絕望而遙遠。
“小荷!小荷你撐住??!”云珠撲到井口,撕心裂肺地哭喊著,半個身子都要探進去,被旁邊的婆子死死拉住。
“快!快找繩子!長竹竿!”李福急得跺腳,指揮著慌亂的仆役。
李清照跑到井邊,一股混雜著青苔和深井寒氣的陰冷撲面而來,激得她打了個寒顫。她強壓下心中的驚悸和恐懼,用力推開擋在身前一個慌亂無措的廚娘,擠到最前面。她趴在冰冷的井沿上,不顧臟污,努力向下望去。
光線在井口處就被吞噬了大半,井壁陡峭濕滑,向下幾尺便陷入一片模糊的昏暗。只能隱約看到水面在極深的下方晃動著幽暗的光,一個小小的、穿著青色衫子的身影正在那冰冷刺骨的黑水中無助地撲騰、沉?。∶恳淮纬料氯?,那微弱的哭聲就仿佛被掐斷,再冒出來時,只剩下更加微弱的嗆咳和絕望的嗚咽。每一次掙扎,都讓李清照的心像被一只冰冷的手狠狠攥緊,幾乎無法呼吸。那小小的身影在巨大的黑暗和冰冷的水面掙扎,如同狂風中的一點微弱燭火,隨時可能徹底熄滅。
“快!繩子!抓住繩子!”一個身材粗壯的男仆終于找來了一盤長長的粗麻繩,手忙腳亂地在繩頭挽了個大結(jié),就要往下放。
“不行!太慢了!”李清照的聲音帶著自己都未察覺的尖利和顫抖,她看著井底那越來越微弱的撲騰,一股前所未有的急迫和力量猛地沖上頭頂。她猛地回頭,目光如電般掃過混亂的人群,最后定格在管家李福身上,語速快得像迸射的珠子:“李伯!去!把庫房那架修屋頂用的長竹梯扛來!快!要快!再拿幾根最長的晾衣竹竿!用繩子把竹竿接起來!要快!”
她的聲音不大,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穿透力,瞬間壓過了周圍的嘈雜。所有人都愣了一下,李福更是被她眼中那近乎兇狠的急切和決斷震住,竟忘了質(zhì)疑這個小姐為何懂這些,下意識地應(yīng)了一聲“是!”,轉(zhuǎn)身就跌跌撞撞地朝庫房狂奔。
“你們幾個!”李清照又指向幾個還算強壯的男仆,“把所有的井繩都找出來,擰成一股!越粗越好!動作快!”她的指揮清晰果斷,帶著一種超越年齡的冷靜和力量,竟奇跡般地讓慌亂的人群找到了主心骨,仆役們下意識地按她的吩咐行動起來。
很快,沉重的長竹梯被幾個男仆喊著號子抬了過來,斜斜地插入井口。但那井實在太深,竹梯的長度遠遠不夠。李清照的心提到了嗓子眼,看著仆役們手忙腳亂地用繩索捆扎連接著幾根長長的晾衣竹竿。
井底,小荷的撲騰聲幾乎聽不見了!只有偶爾一聲微弱的、帶著水泡破碎聲的抽噎,像針一樣扎在每個人的心上。
“來不及了!”李清照看著那緩慢連接、不斷晃動、顯得脆弱不堪的加長竹竿,一股巨大的絕望和憤怒攫住了她。她猛地推開旁邊拿著竹竿的男仆,幾乎是撲到那盤粗麻繩旁,一把抓起繩頭,用盡全身力氣,動作飛快地重新挽結(jié)!她舍棄了笨重的大結(jié),手指翻飛,用上了記憶中父親在書房整理書卷時曾用過的一種堅固又小巧的結(jié)法——雙漁人結(jié)。汗水順著她蒼白的臉頰滑落,混著井沿蹭上的污跡,她渾然不覺,眼中只有那個繩結(jié)和井下微弱的氣息。
“姑娘!危險!”云珠哭喊著想拉住她。
李清照置若罔聞。她飛快地將挽好新結(jié)的繩頭牢牢系在自己纖細的腰間,打了個死結(jié)。動作干凈利落,沒有半分猶豫。
“拉住我!”她對旁邊兩個最強壯的男仆吼道,聲音嘶啞卻異常清晰,“聽我號令!慢慢放繩!我說停就停!”
不等眾人反應(yīng),她雙手抓住冰冷的井繩,竟毫不猶豫地轉(zhuǎn)身,踩著濕滑的井壁凸起,一步步向那深不見底的黑暗井中攀援而下!
“姑娘!”井口響起一片驚恐的尖叫。
陰冷!刺骨的陰冷瞬間包裹了她。井壁滑膩的青苔蹭著她的手臂和臉頰,帶著腐朽的腥氣。光線在她頭頂迅速收攏,變成小小的一圈慘白。越往下,寒氣越重,空氣也越發(fā)稀薄沉悶,帶著濃重的水腥味和泥土的腐朽氣息。井壁上滲出的冰冷水珠不斷滴落在她的頭發(fā)、脖頸上,激起一陣陣寒栗。耳邊只剩下自己粗重的喘息和心臟狂跳的聲音,以及頭頂井口傳來的、模糊而遙遠的呼喊。
她不敢向下看,只能死死抓住粗糙的井繩,雙腳摸索著井壁上任何一點微小的凸起借力。下降的速度很慢,每一次移動都異常艱難危險。冰冷的恐懼如同井水,一點點漫過她的心口。她咬著嘴唇,嘗到了淡淡的血腥味,強迫自己集中精神。
“姑娘!下面怎么樣?”李福顫抖的聲音從井口傳來,帶著巨大的回音。
李清照明知無用,還是深吸了一口帶著霉味的冰冷空氣,大聲回應(yīng):“慢點放繩!穩(wěn)??!”她的聲音在狹窄的井壁間撞擊回蕩,顯得格外單薄。
終于,下降的繩索停住了。借著上方井口透下的、已變得極其微弱的天光,李清照勉強看清了下方的景象。幽暗發(fā)綠的水面近在咫尺,蕩漾著令人心悸的寒光。小荷小小的身體就在她下方不遠處,已經(jīng)停止了撲騰,臉朝下漂浮在水面上,只有幾縷黑色的頭發(fā)隨著水波漂蕩!那一抹青色的衣衫,在墨綠的水中顯得如此刺眼!
恐懼瞬間攫住了李清照的咽喉!她幾乎要尖叫出聲!但下一秒,一股更強烈的意志壓倒了恐懼。不能慌!她猛地咬住自己的舌尖,尖銳的疼痛讓她瞬間清醒。她努力穩(wěn)住自己懸空晃動的身體,雙腳死死蹬住兩側(cè)井壁濕滑的凸起,騰出一只手,小心翼翼地向水面伸去,試圖去夠小荷的衣領(lǐng)。
指尖觸到了冰冷刺骨的井水,激得她一哆嗦。距離!還差一點!她努力將身體向下探去,腰間的繩索勒得她生疼,身體在濕滑的井壁上劇烈晃動,隨時可能失足跌落!
“再放一點!一點點!”她嘶聲向上方喊。
繩索極其緩慢地下沉了一小段。就是現(xiàn)在!李清照屏住呼吸,用盡全身力氣和所有的勇氣,身體猛地向前一蕩!指尖終于勾住了小荷后領(lǐng)那濕透的布料!冰冷的觸感讓她一個激靈。她用盡吃奶的力氣,死死揪住那一點布料,猛地向上提起!
小荷小小的身體被她從水里拖離了水面。冰涼的水珠濺了李清照一臉。她迅速用另一只手臂環(huán)住小荷冰冷、綿軟的身體,緊緊摟在懷里。那小小的身體冰涼得沒有一絲熱氣,輕飄飄的,像一片被水浸透的落葉。
“拉!快拉上去!”李清照用盡全身力氣嘶喊,聲音因為極度的緊張和用力而扭曲變形。
頭頂傳來巨大的拉力。繩索猛地繃緊,勒得她腰腹劇痛。她一手死死抱著小荷,一手緊緊抓住繩索,雙腳胡亂地在井壁上蹬踏借力。井壁的青苔、凸起的石塊摩擦著她的手臂、小腿,火辣辣地疼。冰冷的井水不斷從懷里小荷的身上滴落,浸透她的前襟,寒氣直透骨髓。上升的過程仿佛無比漫長,黑暗、寒冷、繩索的勒痛、身體的擦傷、還有懷里那越來越微弱的氣息,都化作巨大的恐懼,沉甸甸地壓在她心頭。
終于,頭頂那圈慘白的光亮越來越大,越來越清晰。井口的呼喊聲也變得真切起來。
“抓住了!抓住了!”無數(shù)只手伸了下來。
李清照被七手八腳地拖出了井口。刺目的陽光讓她瞬間睜不開眼。她重重地摔在井邊滾燙的地面上,懷里依舊死死抱著小荷冰冷的小身體。劇烈的喘息讓她胸腔如同風箱般起伏,冰冷的井水和汗水混在一起,讓她狼狽不堪,手臂和小腿傳來陣陣刺痛。
“小荷!小荷!”云珠哭喊著撲上來。
眾人立刻圍了上去。有經(jīng)驗的婆子迅速將小荷平放在地上,用力拍打她的后背,擠壓她的腹部。李清照癱坐在地上,渾身脫力,只能眼睜睜看著,心臟仿佛被一只無形的手攥得死緊,每一次呼吸都牽扯著疼痛。
“哇——”一聲微弱卻清晰的嗆咳聲響起!小荷猛地側(cè)過頭,吐出一大口水,隨即劇烈地咳嗽起來,小臉憋得通紅,但終于有了活氣!
“活了!活了!”人群中爆發(fā)出劫后余生的歡呼。
云珠撲過去,緊緊抱住渾身濕透、瑟瑟發(fā)抖的妹妹,嚎啕大哭。
李清照看著這一幕,緊繃到極致的神經(jīng)驟然松弛,一股巨大的虛脫感席卷全身。她這才感覺到渾身的冰冷和擦傷的刺痛,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。然而,比身體的冰冷更讓她難以忍受的,是懷中驟然一空的感覺,以及心底深處翻涌上來的、遲到的巨大恐懼和后怕。她剛剛……竟然自己爬下了那么深的井!差一點……差一點小荷就……
她下意識地抬起自己的手,白皙的手背上幾道被井壁刮破的血痕格外刺眼,指尖還殘留著井水的冰冷和揪住小荷衣領(lǐng)時那種濕滑布料的觸感。這雙手,剛剛從死神冰冷的指縫里,奪回了一個小小的生命。一種難以言喻的、混雜著驚悸、慶幸、虛弱和某種奇異力量的感覺,在她小小的身體里沖撞。
“姑娘!姑娘你怎么樣?”李福和仆婦們這才想起她,慌忙圍過來,看到她手臂和小腿的擦傷和蒼白的臉色,又是一陣驚呼。
李清照搖搖頭,想說自己沒事,卻發(fā)不出聲音。她的目光越過圍攏的人群,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那口幽深的井。井口依舊黑洞洞的,井繩垂落,井壁滑膩的青苔在陽光下泛著陰冷的濕光。就在剛才,那下面吞噬了鮮活的生命,也差點吞噬了她。那冰冷的黑暗,絕望的掙扎,還有自己攀援而下時每一步的驚心動魄……那井壁上濕滑的青苔,那刺骨的寒氣,那粗糙繩索勒緊腰腹的痛楚,那指尖觸到冰冷井水和揪住衣領(lǐng)的瞬間……所有的感官記憶,如同冰冷的潮水,洶涌地沖刷著她的腦海。
她猛地別開臉,不敢再看。目光慌亂地掃過周圍,最終落在了不遠處漱玉泉的方向。陽光下的泉水依舊歡快地流淌,波光粼粼,清澈見底,與后廚院這口吞噬生命的深井形成了最殘忍的對比。
就在這時,一陣微風拂過園子,吹動了梧桐樹寬大的葉子,也帶來一股極其細微、若有若無的香氣。是墻角那叢梔子花開了。濃郁的甜香,混著井口尚未散去的濕冷腥氣,鉆入李清照的鼻腔。這氣味如此矛盾,如此突兀,卻無比鮮明地烙印進她的感官深處。
她下意識地握緊了拳頭,指甲深深掐進掌心的嫩肉里。掌心的刺痛讓她混亂的思緒稍稍凝聚。她需要一個出口,一個宣泄這驚濤駭浪般情緒的出口。她猛地推開攙扶她的仆婦,踉蹌著站起身,不顧渾身濕冷和擦傷的疼痛,像一只受驚的小鹿,跌跌撞撞地朝著自己那間臨著漱玉泉的書房奔去。
“姑娘!”云珠抱著還在發(fā)抖的小荷,擔憂地喊道。
李清照置若罔聞。她沖進書房,砰地一聲關(guān)上門,背靠著冰涼的門板,大口大口地喘著氣。濕透的衣衫緊貼在身上,冰冷黏膩。書案上,她午前臨摹的一幅《蘭亭序》字帖墨跡未干,鎮(zhèn)紙下壓著幾張素箋。窗外,漱玉泉的淙淙聲清晰地傳來,帶著一種奇異的安撫力量。
她走到書案前,沒有點燈。午后的陽光透過窗欞,在案上投下斑駁的光影。她顫抖著拿起一支筆,蘸飽了墨,卻懸在紙上,久久無法落下。井底的黑暗與冰冷,小荷漂浮的身影,青苔的滑膩,繩索的勒痛,梔子花的香氣……還有漱玉泉永不疲倦的流淌聲……所有的畫面、聲音、觸感、氣味,在她腦海中瘋狂地交織、沖撞、發(fā)酵。
忽然,一個鮮活的畫面無比清晰地跳了出來——就在她跌跌撞撞跑回書房的路上,經(jīng)過漱玉泉邊時,她下意識地、驚魂未定地回頭看了一眼。就在那一瞥之間,她看到園門口,一個頎長挺拔的身影正悄然佇立。那人穿著月白色的文士長衫,發(fā)束青巾,面容隱在樹蔭的暗影里看不真切,唯有一雙眼睛,隔著庭院和驚惶的人群,遙遙地、沉靜地望向她這邊。那雙眼睛……似乎帶著探究,又似乎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……了然?
他是誰?為何會出現(xiàn)在那里?又為何那樣看著自己?這個陌生的身影,如同投入混亂心湖的一顆石子,激起了新的漣漪。
紛亂的思緒,被這驚鴻一瞥帶來的疑問短暫地打斷,卻又被一種更強烈的表達欲望所覆蓋。她深吸一口氣,仿佛要將胸腔里所有的驚悸、后怕、冰冷、恐懼、絕望,還有那一絲劫后余生的微光,以及那縷奇異的梔子花香,統(tǒng)統(tǒng)吸入,再化作筆下的力量。
筆鋒終于落下。沒有斟酌字句,沒有推敲格律,仿佛壓抑已久的泉流終于找到了噴薄的出口,情感洶涌著,驅(qū)使著筆尖在素箋上疾走:
蹴罷秋千,起來慵整纖纖手。露濃花瘦,薄汗輕衣透。
見客入來,襪刬金釵溜。和羞走,倚門回首,卻把青梅嗅。
筆走龍蛇,一氣呵成!當她寫下最后那個“嗅”字時,手腕猛地一頓,一滴飽滿的墨汁從筆尖墜落,在素箋上泅開一小團深沉的墨跡,如同心湖中尚未平息的驚悸余波。
她怔怔地看著紙上的詞句。蹴罷秋千的慵懶少女,被汗水浸透的輕衣,露珠下顯得格外嬌嫩的花枝……然后,是猝不及防的闖入者!驚慌失措,連鞋子都來不及穿,金釵滑落,狼狽地含羞逃走……卻又在逃到門口時,忍不住停下腳步,倚著門框,偷偷回望,還要故作鎮(zhèn)定地嗅一嗅手中的青梅,掩飾那如小鹿亂撞的心跳……
這哪里是寫實?這分明是她剛剛經(jīng)歷過那場生死驚魂后,靈魂深處最隱秘的投射與變形!那“見客入來”的猝然驚嚇,何嘗不是墜井噩耗帶來的驚惶?那“襪刬金釵溜”的狼狽,不正是她渾身濕透、狼狽不堪地從井中被拖出的寫照?那“倚門回首”的羞怯與好奇,又分明糅雜了她驚魂未定中瞥見那個陌生身影時,那一瞬間的悸動與疑惑!而最后故作鎮(zhèn)定地“卻把青梅嗅”,更是她此刻強自壓抑著內(nèi)心翻江倒海的情緒,試圖用書寫來平復(fù)心緒的寫照!
這短短幾句,表面上勾勒了一個情竇初開的閨閣少女偶遇陌生男子的嬌羞場景,其內(nèi)核,卻是在驚濤駭浪之后,一顆敏感靈魂對恐懼、好奇、狼狽、強作鎮(zhèn)定等復(fù)雜情緒最精妙的捕捉與偽裝。那井底的黑暗與冰冷,化作了“露濃花瘦”的清新背景;那生死一線的恐懼,化作了乍見生人的羞怯驚慌;那劫后余生的虛脫和混亂的思緒,則被巧妙地掩飾在少女嗅青梅的“鎮(zhèn)定”之下。
她放下筆,看著墨跡淋漓的詞句,仿佛不認識一般。手指還在微微顫抖,掌心被指甲掐出的月牙形痕跡隱隱作痛。窗外的漱玉泉聲依舊,帶著一種亙古不變的韻律。書房里很安靜,只有她尚未平復(fù)的喘息聲。她慢慢抬起手,指尖無意識地撫過素箋上“倚門回首”四個字,仿佛在確認某種真實。
一場突如其來的墜井驚魂,一口吞噬光明的深井,一個險些消逝的幼小生命,一個神秘的旁觀身影……最終,竟在筆端,流淌成一首看似嬌憨羞怯、實則暗流洶涌的《點絳唇》。這泉涌般的才思,究竟源于生命的脆弱,還是源于靈魂深處那永不枯竭、總能將驚懼化為珠玉的表達之力?李清照自己也無法回答。她只覺得心頭那股冰冷的后怕,似乎隨著墨跡的流淌,稍稍淡去了一絲。取而代之的,是一種難以言喻的、混雜著疲憊、驚悸與某種隱秘創(chuàng)造的奇異平靜。這平靜之下,是漱玉泉無聲的流淌,和那個樹影下、月白衣衫的沉靜目光,在她記憶深處投下的、揮之不去的漣漪。
第三節(jié):汴京驚鴻
汴梁城的秋,來得濃墨重彩。金風卷過御街兩旁的梧桐,將巴掌大的葉片染成深深淺淺的黃與紅,打著旋兒飄落,鋪滿青石板路,又被過往車馬行人的腳步碾碎,發(fā)出簌簌的細響,空氣里彌漫著一種干燥而醇厚的草木氣息。天穹是高遠的藍,顯得格外澄澈,唯有幾縷薄云如扯散的絲絮,慵懶地浮著。
一輛青幔小車,轆轆駛過御街,車輪碾過落葉,發(fā)出清脆的碎裂聲。車內(nèi),李清照輕輕掀開車簾一角,好奇地向外張望。這是她隨父親李格非遷居汴京后,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這座天下雄城的脈搏。熙熙攘攘的人流,鱗次櫛比的商鋪,高聳入云的樊樓飛檐,挑著擔子吆喝“香飲子”、“冰雪甘草湯”的小販,騎著駿馬呼嘯而過的錦衣少年郎……一切都讓她目不暇接,心潮微瀾。
父親李格非端坐一旁,閉目養(yǎng)神,眉宇間卻帶著一絲揮之不去的凝重。元祐黨爭的陰影如同懸在頭頂?shù)睦麆Γm因時局暫時松動得以回京復(fù)職,重返禮部員外郎之位,但空氣中無形的壓力,依舊清晰可感。他此行帶女兒出門,是應(yīng)老友、時任著作佐郎的晁補之之邀,前往大相國寺附近的“集雅齋”書肆一聚,名為淘書,實則也有幾分借機散心、觀察時局的意味。
“汴京繁華,甲于天下。然繁華深處,亦多風波。清照,多看,少言,謹記?!崩罡穹潜犻_眼,看著女兒寫滿新奇的側(cè)臉,低聲叮囑。
“女兒省得?!崩钋逭辗畔萝嚭?,乖巧應(yīng)道。心思卻還飄在外面那喧囂的市聲中,想象著那些琳瑯滿目的店鋪里藏著怎樣的奇珍異寶,那巍峨的相國寺里又是何等莊嚴氣象。車窗外飄來一陣剛出爐的胡餅香氣,混合著淡淡的墨香和檀香,那是屬于汴京獨有的、混雜著世俗煙火與文墨雅韻的氣息。
車子在“集雅齋”門前停下。這是一間門面古樸卻不失雅致的書肆,黑漆木門敞開著,門楣上懸著素雅的匾額,兩旁掛著竹刻楹聯(lián):“萬卷圖書天祿上,四時云物月華中”。墨香與舊紙?zhí)赜械某劣魵庀涿娑鴣怼?/p>
晁補之已候在門口。他年近五旬,身材清癯,穿著半舊的青灰色直裰,頜下蓄著疏朗的胡須,眼神溫潤而睿智,帶著一種飽經(jīng)世故的通達。見到李格非父女下車,他臉上立刻綻開真摯的笑容,快步迎上:“格非兄!別來無恙!這位便是令嬡清照吧?果然鐘靈毓秀,清雅照人!”他目光溫和地落在李清照身上,帶著長輩的慈愛和毫不掩飾的欣賞。
“補之兄謬贊了?!崩罡穹枪笆诌€禮,引女兒上前,“清照,見過晁世伯?!?/p>
李清照斂衽行禮,姿態(tài)端莊,聲音清越:“清照見過晁世伯?!?/p>
“好,好!不必多禮?!标搜a之笑著虛扶一把,“快里面請。今日書肆新到了一批蜀中刻本,頗有可觀之處?!彼概瞬饺霑?。
集雅齋內(nèi)里比門面更為軒敞。一排排頂天立地的烏木書架如同沉默的巨人,整齊地排列著,上面密密麻麻擠滿了各式各樣的書籍卷軸,從泛黃的古籍抄本到墨色猶新的雕版印刷,應(yīng)有盡有。陽光透過高窗上的明瓦,形成一道道傾斜的光柱,光柱里塵埃飛舞,如同無數(shù)細小的精靈在墨香中游弋。幾個穿著襕衫的書生安靜地在書架間流連翻閱,偶爾低聲交談幾句,更添幾分靜謐的書卷氣。
晁補之顯然是這里的??停扉T熟路地引著他們穿過前廳,來到一處相對僻靜、臨窗設(shè)著茶案的內(nèi)室。窗外,便是大相國寺巍峨的殿宇飛檐和隱隱傳來的誦經(jīng)聲、鐘磬聲。
“清照侄女,隨意看看,若有入眼的,世伯送你?!标搜a之指著四壁書架,對李清照笑道,隨即與李格非在茶案旁落座,自有書僮奉上清茶。兩人低聲交談起來,話題很快便轉(zhuǎn)到了朝堂局勢、新舊黨爭的微妙變化上,語速漸快,神色也漸漸凝重。
李清照乖巧地應(yīng)了一聲,便安靜地在書架間漫步瀏覽。指尖拂過一排排書脊,感受著不同紙張的紋理和年代的氣息?!墩衙魑倪x》、《李太白集》、《杜工部集》……這些在濟南家中視為珍寶的典籍,在這里竟如此尋常。她的目光被角落里一架專門放置詞集的書格吸引。格上標簽寫著“今人詞鈔”,多是些裝幀精美、題簽花哨的集子,作者名字也透著浮華綺麗之氣。
她信手抽出一本,翻開。入眼便是些“香腮雪”、“玉搔頭”、“金縷衣”之類的濃詞艷語,堆砌著錦繡繁華、閨怨離愁,讀來如同嚼蠟,毫無筋骨,更無新意。她微微蹙眉,又翻了幾頁,盡是些“柳腰輕”、“鶯聲碎”的陳詞濫調(diào),字句工則工矣,卻如同精雕細琢的假花,美則美矣,毫無生氣。
一絲淡淡的失望掠過心頭。汴京文壇,難道盡是這等涂脂抹粉、無病呻吟之作?她想起濟南漱玉泉邊,母親教她吟誦的《鄭風》,那些源自民間的歌謠,情感是何等真摯坦蕩,如同山野吹來的風,帶著泥土的芬芳和生命的悸動。也想起自己那日驚魂甫定后寫下的《點絳唇》,雖是小女兒情態(tài),卻也自有一份活潑潑的真性情在。
她將手中那本精致的詞集輕輕放回原處,目光無意間掃過書格下方一個不起眼的角落。那里散亂地堆放著一些素紙卷冊,顯然是不甚受重視的抄本或未裝訂的散稿。其中一卷素白宣紙卷著的稿子,邊緣已有些毛糙,吸引了她的注意。她俯身,小心翼翼地將其抽出展開。
墨跡是新的,帶著一絲未干透的濕潤感。字跡清麗娟秀,卻自有一股疏朗之氣,顯然出自女子之手。開篇赫然便是那首她再熟悉不過的《如夢令》:
昨夜雨疏風驟,濃睡不消殘酒。
試問卷簾人,卻道海棠依舊。
知否?知否?應(yīng)是綠肥紅瘦。
李清照的心猛地一跳!這……這正是她春日里在濟南家中,因一場夜雨而感,信手寫下的小令!當時不過一時興起,寫完便隨手夾在書頁里,怎會……怎會出現(xiàn)在這千里之外的汴京書肆?而且是以如此不起眼的方式散落在此?
她強自按捺住心中的驚濤駭浪,指尖微微顫抖著,繼續(xù)往下看去。稿紙上除了這首《如夢令》,后面還抄錄了她另外幾首在濟南時偶得的閑適小詞,如《浣溪沙·小院閑窗春色深》、《減字木蘭花·賣花擔上》等。字跡與她自己的有七八分相似,顯是有人精心謄抄。
是誰?是誰將她的詞帶到了汴京?又是誰,將它們抄錄于此?一種被窺視、被傳播的奇異感覺,混雜著莫名的激動和一絲不安,瞬間攫住了她。她下意識地回頭看了一眼茶案方向。父親與晁補之正低聲交談,神情專注,并未注意到她這邊的異樣。
就在這時,書肆門口傳來一陣輕微的騷動和刻意壓低的驚嘆聲。
“蘇公!是蘇學(xué)士來了!”
“快看!黃魯直先生也同來了!”
“今日真是有幸!竟能在此得見二公!”
李清照聞聲望去,只見書肆門口,兩位氣度不凡的長者正并肩而入。當先一人,年約五旬,身材高大,面容清癯而寬闊,眉骨高聳,雙目炯炯如電,顧盼之間自有一股睥睨天下的豪邁之氣,雖只穿著尋常的深色道袍,卻難掩其巍峨如岳的氣度。正是名滿天下、文壇泰斗,剛從海南儋州貶所赦還,途經(jīng)汴京的蘇軾蘇子瞻!他身后半步,跟著一位身材瘦削、面容清癯、目光沉靜深邃的老者,正是他的得意門生、以詩書雙絕著稱的“江西詩派”開山祖師黃庭堅黃魯直!
整個集雅齋仿佛瞬間被無形的氣場籠罩。所有正在翻閱書籍的書生都停下了動作,屏息凝神,目光熾熱地追隨著這兩位文壇巨擘的身影,充滿了無限的敬仰與激動。連空氣中飛舞的塵埃,仿佛也因這二人的到來而變得沉靜肅穆。
晁補之和李格非早已起身,快步迎了上去,恭敬行禮:“子瞻公!魯直兄!”
蘇軾朗聲大笑,聲若洪鐘:“無咎(晁補之字)!格非!不必多禮!老夫不過一南荒歸客,路過寶剎,聞此墨香,特來沾點文氣!”他目光掃過書肆,帶著一種閱盡千帆的豁達與好奇。
黃庭堅則含笑拱手還禮,姿態(tài)溫雅沉靜,目光敏銳地掃過書肆四壁,如同鑒賞家審視著珍品。
晁補之忙請二人在茶案上首落座,書僮奉上香茗。蘇軾興致頗高,與晁、李二人寒暄著,談及一路見聞、嶺南風物,言語詼諧,妙趣橫生,引得眾人不時輕笑。黃庭堅則安靜地聽著,偶爾插言一兩句,見解精辟,直指要害。
李清照站在書架旁的陰影里,心跳如擂鼓。眼前這兩位,便是父親書房里懸掛畫像、被無數(shù)次提及、推崇備至的文壇北斗!尤其是蘇軾,他的詞,他的文,他那“一蓑煙雨任平生”的曠達,早已在她心中播下種子。此刻真人就在眼前,那撲面而來的磅礴氣韻,讓她感到一陣眩暈般的激動與緊張。她下意識地將手中那卷抄錄著自己詞作的稿紙,往身后藏了藏,仿佛怕被那銳利的目光洞穿。
然而,她的小動作似乎并未逃過有心人的眼睛。晁補之在與蘇軾交談的間隙,目光不經(jīng)意地掃過李清照藏身的方向,又落在她手中那卷稿紙上,眼中閃過一絲了然的笑意。他忽然話鋒一轉(zhuǎn),帶著幾分刻意的引導(dǎo),對蘇軾笑道:“子瞻公一路勞頓,尚不知京中詞壇新近吹起一股清風,頗為可喜。”
“哦?”蘇軾端起茶盞,饒有興致地挑眉,“無咎所言清風,吹自何方?莫非又有哪位才子,寫出了不讓柳七的絕妙好詞?”
晁補之含笑搖頭:“非是才子,乃是一位深閨才女之作。詞風清新如朝露,靈動似脫兔,一掃綺羅香澤之態(tài),直追花間、南唐之本真?!彼贿呎f著,一邊目光再次若有若無地飄向李清照的方向。
蘇軾和黃庭堅聞言,都露出些許訝異之色。閨閣女子能詞者本就不多,能得晁補之如此推崇,更是罕見。
“竟有此事?”黃庭堅撫須問道,沉靜的目光中也帶上了探究,“不知是何人佳作?無咎兄可否吟來一聽?”
晁補之等的便是這句。他微微一笑,竟起身離座,徑直走向李清照藏身的書架旁。李清照的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,握著稿紙的手心沁出細汗。
“清照侄女,”晁補之在她面前站定,笑容溫和中帶著鼓勵,“你手中所執(zhí),可否借世伯一觀?”
眾目睽睽之下,尤其是感受到蘇軾、黃庭堅那帶著審視與好奇的目光也聚焦過來,李清照的臉頰瞬間飛起兩朵紅云。她如同被架在火上炙烤,進也不是,退也不是。父親的叮囑言猶在耳(多看,少言),可晁世伯此舉……她求助般地看向父親李格非。
李格非此刻也是心頭劇震。他萬萬沒想到晁補之會在此刻、在蘇軾黃庭堅面前,將女兒推到前臺!看著女兒窘迫的模樣,他既心疼又有些莫名的緊張,但迎著晁補之鼓勵的目光和蘇、黃二位大家探究的眼神,他深吸一口氣,微微頷首,給了女兒一個安撫的眼神。
李清照接收到父親的默許,強壓下幾乎要跳出胸腔的心,將手中那卷被她攥得微皺的稿紙,遞給了晁補之。指尖的顫抖泄露了她內(nèi)心的波瀾。
晁補之接過稿紙,并未立刻展開,而是含笑走回茶案旁,對著蘇軾和黃庭堅道:“子瞻公,魯直兄,請看,這便是那‘清風’之源?!闭f著,他緩緩展開稿紙,將李清照那首《如夢令》展示在二人面前。
蘇軾和黃庭堅的目光同時落在紙上的墨字上。
室內(nèi)陷入一片奇異的寂靜。只有窗外大相國寺隱隱的鐘磬聲和書頁偶爾翻動的輕響。兩位文壇宗師的目光在字句間逡巡,起初是帶著審視與一絲不以為然的探究(畢竟晁補之的推崇可能帶有對晚輩的偏愛),但很快,兩人的神色都發(fā)生了微妙的變化。
蘇軾那雙閱盡滄桑、洞悉世情的眼睛,先是掠過一絲驚異,隨即微微瞇起,仿佛在捕捉詞句間跳躍的靈光。他的手指無意識地在膝上輕輕敲擊著,嘴唇無聲地翕動,默念著那“綠肥紅瘦”四字。黃庭堅則身體微微前傾,沉靜的目光變得銳利起來,如同鑒賞家發(fā)現(xiàn)了稀世璞玉,在字里行間反復(fù)流連,眉頭時而微蹙,時而舒展。
時間仿佛凝固了。李清照站在書架旁,感覺自己的呼吸都要停滯。她能清晰地聽到自己血液在耳中奔流的聲音,如同漱玉泉在暴雨后的轟鳴。每一瞬的沉默,都像是對她靈魂的拷問。她甚至不敢去看父親此刻的表情。
終于,蘇軾放下手中的茶盞,杯底與青瓷托盤相碰,發(fā)出一聲清脆的輕響,打破了沉寂。他抬起眼,目光不再是長輩的審視,而是帶著一種發(fā)現(xiàn)奇珍異寶般的、毫不掩飾的激賞,越過茶案,精準地投向書架旁那個身著素雅襦裙、因緊張而微微低垂著頭、臉頰緋紅的少女身上。
“好!好一個‘綠肥紅瘦’!”蘇軾的聲音不高,卻如同金石墜地,鏗鏘有力,瞬間吸引了書肆內(nèi)所有人的注意。他那標志性的、帶著豁達與豪邁的笑聲隨即響起,“哈哈哈哈哈!妙!妙絕!以‘肥’‘瘦’二字狀雨后海棠,化無形之風物為可感之體態(tài)!何等新奇!何等鮮活!不事雕琢,直追造化!這‘綠肥紅瘦’四字,當浮一大白!”他竟興奮地以指擊案,案上的茶盞都隨之輕顫。
黃庭堅亦緩緩頷首,沉靜的臉上露出由衷的贊許之色,他看向李清照的目光,充滿了前輩對后輩嶄露頭角時純粹的欣喜與肯定:“格非兄,”他轉(zhuǎn)向李格非,聲音帶著一絲感慨,“令嬡此詞,洗盡鉛華,獨得天然神韻。寥寥數(shù)語,情境全出。卷簾人之懵懂,閨中人之細膩敏感,如在目前。尤其這結(jié)句,以尋常語度入音律,看似平易,實則匠心獨運,點鐵成金!后生可畏,后生可畏啊!”他看向李清照,目光溫和而鄭重,“清照小友,此詞可曾命名?”
李清照被這突如其來的、來自文壇巔峰的盛贊震得有些發(fā)懵,臉頰滾燙,心跳如鼓。聽到黃庭堅詢問,才慌忙斂衽行禮,聲音帶著細微的顫抖:“回……回黃先生,此……此乃春日偶感,并無題名?!?/p>
“無題名?”蘇軾聞言,眼中精光更盛,朗聲笑道,“無題名更好!天然去雕飾!此等靈性之作,強加題目反成桎梏!”他興致勃勃地轉(zhuǎn)向晁補之,“無咎,筆墨伺候!”
晁補之早已會意,立刻讓書僮取來筆墨紙硯,在茶案上鋪開一張上好的素白宣紙。
蘇軾挽袖,提筆蘸墨。他那雙曾寫下無數(shù)傳世詩文的、骨節(jié)分明的大手,此刻握著筆,竟帶著一種孩童般的興奮。他略一沉吟,目光再次掃過稿紙上那首《如夢令》,隨即筆走龍蛇,在宣紙頂端,以他獨有的、豐腴跌宕、沉著痛快的行楷,寫下了四個大字:
“綠肥紅瘦”
墨跡淋漓,力透紙背!這四個字在他筆下,仿佛被賦予了生命,“肥”字圓潤飽滿,似海棠葉吸飽了雨水,“瘦”字則筋骨清癯,如花瓣在風中凋零,對比鮮明,意趣盎然。
寫罷,蘇軾意猶未盡,又在下方以稍小的字跡題道:“元符三年秋,于汴京集雅齋,得見易安女史《如夢令》新詞,‘綠肥紅瘦’四字,天然奇絕,足可傳世。東坡居士蘇軾擊節(jié)嘆賞并題?!?最后,他鄭重地落下自己的名款,并蓋上了一方小小的朱文印章。
書肆內(nèi)一片寂靜,落針可聞!所有人都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幕驚呆了!蘇軾蘇學(xué)士,文壇泰斗,竟然為一個名不見經(jīng)傳的閨閣少女的一首小詞親筆題贊,并稱其為“易安女史”、“足可傳世”!這簡直是石破天驚的盛譽!
李清照更是如同置身夢中,難以置信地看著那幅墨跡未干的題詞。那四個字,那落款,那鮮紅的印章,像烙鐵一樣燙在她的視線里。東坡居士……他在稱贊自己的詞!他稱自己為“易安女史”!
晁補之撫掌大笑:“子瞻公法眼如炬!此四字題名,更添神韻!”他轉(zhuǎn)向李清照,眼中滿是欣慰與鼓勵,“清照,還不快謝過蘇公、黃公?”
李清照這才如夢初醒,慌忙上前,對著蘇軾和黃庭堅深深一禮,聲音因激動而哽咽:“清照……謝蘇學(xué)士、黃先生謬贊!晚輩愧不敢當!” 她抬起頭,眼中已氤氳了一層薄薄的水汽,那是夢想被最耀眼的光芒照亮的悸動。
蘇軾大手一揮,豪邁笑道:“當?shù)闷穑‘數(shù)闷?!詞之妙處,在神不在形。汝此詞,神韻天成,靈氣逼人,假以時日,必成大器!” 他看向李清照的目光,充滿了對后輩才華的純粹欣賞與期許。
黃庭堅也溫言勉勵了幾句,話語不多,卻字字珠璣,直指詞學(xué)關(guān)竅,讓李清照如醍醐灌頂。
李格非站在一旁,看著眼前這一幕,看著女兒在兩位文壇宗師面前獲得的至高贊譽,心中百感交集。有為人父的驕傲與欣慰,有對女兒才華終得認可的激動,更有一種隱隱的、對未來的復(fù)雜預(yù)感。汴京這座名利場,女兒今日以如此驚艷的方式踏入,是福?是禍?那“綠肥紅瘦”四字,是登堂入室的階梯,還是……引人矚目的靶心?
書肆內(nèi)的其他書生,此刻看向李清照的目光已徹底變了。從最初的驚訝、好奇,變成了毫不掩飾的羨慕、敬佩,甚至是一絲仰望。蘇軾的題贊,如同給這首詞蓋上了一枚無可爭議的傳世印章!
晁補之趁熱打鐵,笑道:“如此妙詞,豈可藏于書肆暗角?當使其光照文壇!”他當即喚來書肆主人,指著蘇軾那幅墨寶和李清照的原稿,“將此二幅裝裱,懸于店外詩壁最顯眼處!讓過往文士,皆能一睹蘇公墨寶與易安新詞!”
書肆主人激動得連連稱是,小心翼翼地捧著那兩幅字紙,如同捧著稀世珍寶,快步而去。
很快,集雅齋門外那面專供文人墨客題詩留詞的巨大青石詩壁前,便圍攏了越來越多的人。蘇軾那獨特而醒目的“綠肥紅瘦”題名和他熱情洋溢的跋語,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,瞬間在汴京文壇激起了千層巨浪!
“快看!是蘇學(xué)士的真跡!”
“綠肥紅瘦?好新奇的說法!”
“易安女史?是哪位才女?竟得蘇黃二公如此盛贊?”
“這詞……當真妙絕!‘知否知否,應(yīng)是綠肥紅瘦’,神來之筆啊!”
“清新脫俗!一掃陳腐!難怪蘇公擊節(jié)!”
“聽聞是禮部李員外郎家的千金,年方及笄!”
“了不得!李家有女初長成,一詞驚動汴京城??!”
驚嘆聲、議論聲、吟誦聲此起彼伏,如同洶涌的潮水,拍打著詩壁,也沖擊著站在書肆門口、隔著人群望向那片喧囂的李清照的耳膜。她看著自己的名字(易安女史)與蘇軾的題贊并列于那象征著文壇認可的詩壁之上,看著無數(shù)陌生而熾熱的目光聚焦于此,感受著那撲面而來的、巨大的聲名浪潮,心中卻并無想象中的狂喜,反而升起一種奇異的、近乎虛幻的抽離感。
陽光透過梧桐葉的縫隙灑下,在她素雅的衣裙上投下晃動的光斑。身邊,是父親隱含憂慮卻強作平靜的面容,是晁補之欣慰的笑容,是書肆內(nèi)尚未散去的墨香,是蘇軾黃庭堅兩位宗師離去的、令人仰望的背影。
汴京的秋風吹過,卷起幾片金黃的落葉,打著旋兒落在她的腳邊。她低頭看著那落葉清晰的脈絡(luò),又抬頭望向詩壁上那四個墨色淋漓的大字——“綠肥紅瘦”。這四字,如同一個巨大的烙印,將她,李清照,與這座繁華而暗流涌動的帝都,緊緊地聯(lián)系在了一起。命運的車輪,就在這秋日的暖陽與墨香之中,在漱玉泉少女未曾料想的驚鴻一瞥里,轟然轉(zhuǎn)動,載著她駛向不可知的、榮耀與風雨交織的未來。泉水的清音仿佛還在心底流淌,而汴京的風,已經(jīng)帶著喧囂與名利的塵埃,撲面而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