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工作室的名氣越來越大,很多老師、心理學專業(yè)學生甚至家長,
都來咨詢想學習“筆跡心理干預法”。陳雨看著眼前一雙雙期待的眼睛,
想起蘇教授說的“傳燈需眾人”,決定開設“筆跡心理輔導培訓班”,把自己的經驗和方法,
毫無保留地傳下去。培訓班第一節(jié)課,陳雨沒有講晦澀的理論,
個舊鐵盒——里面裝著他十七歲時寫的假條、給小滿的道歉信、第一次幫人分析筆跡的草稿。
他把這些紙攤在桌上,墨痕里的青澀與掙扎,一目了然。
“我曾經是個連自己名字都寫不端正的人,”陳雨的聲音很輕,卻格外有力量,
“那時候我以為,模仿別人的筆跡能換來安全,后來才明白,真正的‘安全’,
是寫好自己的字,守好自己的心。今天教大家筆跡學,不是讓你們學‘看字識人’的技巧,
而是學‘懂人心、暖人心’的能力。”他帶著學員做實踐:讓每個人寫“快樂”和“煩惱”,
然后逐字分析——“煩惱”的豎畫帶彎,是心里藏著委屈;“快樂”的橫畫上揚,
是真的敞開心扉。有個叫林曉的小學老師,聽得格外認真,筆記本上記滿了批注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