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第一章 將門虎子】初平元年(公元190年)春,長江之水裹挾著融化的雪水,
奔騰東流,拍打著舒縣城墻,發(fā)出雷鳴般的轟響。城東孫府內,
一位十六歲少年正在庭院中習武,手中長槍如蛟龍出海,破空之聲颯颯作響,
槍尖在春日陽光下劃出一道道寒芒。“伯符,手腕再沉三分!出槍不是用手臂,而是用腰力!
”廊下一位美婦人揚聲指點。她身著素色深衣,外披一件錦帛褙子,
眉眼間既有慈愛又有剛毅,正是孫堅之妻吳夫人。少年孫策收勢轉身,
額上汗珠在陽光下閃爍如珠:“母親指點的是。只是父親何時歸來?前日不是傳來消息,
說已大破董卓軍,正凱旋么?”吳夫人微微蹙眉,望向北方:“戰(zhàn)事無常,你父親用兵雖猛,
卻常孤軍深入,我實在放心不下?!睂O策正要答話,忽聞門外馬蹄聲急如驟雨,
一名滿身血污的將士踉蹌跌入庭院,撲倒在地:“夫人!少主!
主公他...在峴山中伏身亡了!”“鐺啷”一聲,長槍墜地,在青石板上鏗鏘作響。
孫策僵立當場,仿佛被雷擊中。
那個曾將他扛在肩頭看士卒操練、拍著他肩膀說“我兒有萬夫不當之勇”的英雄父親,
那個十七歲就單刀剿匪、討黃巾、破董卓的“江東猛虎”,竟就這樣殞命峴山?
吳夫人身子晃了晃,勉強扶住廊柱,顫聲道:“細細說來!
”那將士泣不成聲:“主公追擊董卓殘部,輕敵冒進,
劉表部將黃祖伏擊...亂箭之中...連人帶馬...”孫策猛地一拳砸在身旁的槐樹上,
震得樹葉簌簌落下:“劉表!黃祖!此仇不共戴天!”是夜,孫府白幡高掛,哀聲不絕。
孫策跪在父親靈位前,一雙拳頭握得發(fā)白。燭光搖曳中,
他仿佛又看到父親出征前的情景:孫堅披甲執(zhí)劍,目光如炬:“伯符,為父此去必破國賊!
你在家要好生習武讀書,照顧母親弟妹!”誰能想到,那一別竟是永訣。更深露重時,
孫策跪在母親面前:“父親未盡之志,兒當繼之!請母親準我前往壽春,投奔袁術,
要回父親舊部?!眳欠蛉藴I光閃爍,輕撫孫策臉龐:“我兒雖勇,畢竟年少。
袁公路狼子野心,吞并你父親部眾已久,豈會輕易將兵馬予你?”“兒自有計較。
”少年眼中燃著不屬于這個年齡的火焰,“袁術與劉表素有嫌隙,我以報仇為名,
他必允我領兵。待得兵馬在手,便可徐圖大事?!眳欠蛉碎L嘆一聲:“既然你意已決,
為母也不阻攔。只是切記:兵者兇器,慎之又慎。你弟仲謀等尚且年幼,孫氏一門興衰,
系于你一身?!贝稳涨宄?,孫策拜別母親,帶著數(shù)名親信,策馬北去。春風拂面,
卻帶著寒意。少年回頭望了眼漸行漸遠的舒縣城墻,心中默念:“父親,孩兒定不讓您失望!
”【第二章 借兵起事】壽春城中,車水馬龍,商鋪林立,比之經(jīng)歷戰(zhàn)火的舒縣繁華許多。
袁術府邸更是金碧輝煌,絲毫不似亂世景象。袁術高坐堂上,打量著階下少年。
孫策雖只十七,卻已身高七尺有余,劍眉星目,氣度不凡,眉宇間盡是孫文臺的影子。
“賢侄欲領父舊部?”袁術捋須輕笑,眼中閃過一絲精明,“非我不愿,然軍中規(guī)矩,
無功不受祿啊。況且文臺舊部多已編入各營,豈能輕易調動?”孫策躬身施禮,
聲音鏗鏘:“明公若肯借兵,策愿為前鋒,為明公征討不臣!策雖不才,愿效父親之志,
以三尺劍取功名于亂世!”袁術眼中閃過訝異之色,稍作思量后道:“既如此,予你千人馬,
先破廬江陸康如何?”“末將領命!”孫策單膝跪地,甲胄鏗鏘。此后半年,
孫策率千余兵馬東征西討。首戰(zhàn)廬江,他親冒矢石,率先登城,
三日便破陸康守軍;再戰(zhàn)阜陵,以疑兵之計大破敵軍;又征橫江,當先沖陣,斬敵將于馬下。
軍中漸傳“小霸王”威名,士卒皆言:“孫郎驍勇,猶勝其父!”然而捷報頻傳,
袁術卻愈加忌憚。每次孫策凱旋,他都厚賞金銀,卻絕口不談歸還舊部之事。一夜得勝歸來,
袁術大宴諸將。酒過三巡,他拍著孫策肩膀嘆道:“使術有子如孫郎,死復何恨!
”眾將紛紛附和,稱贊孫策勇武。宴畢回營,孫策獨坐帳中,
對匆匆趕來的心腹周瑜道:“公瑾可見今日之宴?袁術外示親厚,內實忌我。言而無信,
非成事之主。”周瑜沉吟片刻,燭光映照著他俊朗的面容:“伯符所見極是。觀當今天下,
袁術雖據(jù)淮南,然志大才疏,終難成事。江東之地,沃野千里,
而劉繇、嚴白虎等輩皆非雄主。伯符何不請命平定江東?”孫策猛地站起,
眼中精光閃動:“公瑾之言,正合我意!”翌日,孫策求見袁術,
聲淚俱下:“亡父舊部多在江東,策欲助明公收取此地。奈何家母幼弟尚在曲阿,
恐為劉繇所害...”袁術正欲經(jīng)略徐州,樂得有人替他經(jīng)營后方,又覺江東局勢復雜,
孫策未必能成功,遂拔兵一千、馬數(shù)十匹。孫策得此良機,當即率部東渡。臨行前,
周瑜來投:“聞伯符欲圖大事,瑜愿傾家相助!”當即返回居巢,散盡家財,募集糧草兵馬,
又薦張昭、張纮等賢士。長江之上,戰(zhàn)船破浪。孫策迎風而立,
對身旁黃蓋、程普等老將道:“此去江東,必建不世之功業(yè),告慰父親在天之靈!
”老將黃蓋熱淚盈眶:“末將等追隨文臺將軍多年,今見少主英武更勝先主,實為欣慰!
愿效犬馬之勞!”春風吹動孫戰(zhàn)袍,獵獵作響。他望向江東大地,目光如炬:“江東虎嘯,
當始于此日!”【第三章 橫掃江東】橫江渡口,劉繇部將樊能、于糜率三千兵馬嚴陣以待。
戰(zhàn)旗招展,刀槍如林?!皩O策小兒,不過借得袁術千余人馬,也敢犯境!”樊能橫刀立馬,
頗是不屑。孫策登高望遠,笑謂眾將:“觀敵軍陣型松散,士氣低迷。
今日當為諸君取此二人首級!”言畢單騎突出,如離弦之箭直沖敵陣。樊能挺槍來迎,
大喝:“黃口小兒,納命來!”兩馬相交,不三合便被孫策一槍刺于馬下。于糜大驚,
撥馬欲走,孫策拍馬趕上,輕舒猿臂,生擒而歸。劉繇軍見主將頃刻間一死一擒,頓時潰散。
首戰(zhàn)告捷,軍威大振。孫策乘勝進擊,連破數(shù)城,直逼牛渚營。牛渚營地處要沖,
守將張英箭術超群,隔江射倒孫策麾下數(shù)人。孫策怒而彎弓,一箭飛去,正中張英盔纓。
“今日且留你一命!”孫策聲震四野,“來日戰(zhàn)場相見,必不輕饒!”張英嚇得面如土色,
慌忙退入營中。當夜,周瑜獻計:“張英憑險固守,強攻損失必大??汕惨卉姲刀上掠?,
焚其糧草?!睂O策從之,命韓當率死士百人,乘小舟夜襲。果然火光沖天,張英軍糧草盡焚。
次日再戰(zhàn),軍心大亂。孫策親冒矢石,率先登岸,大破敵軍。數(shù)月之間,孫策連戰(zhàn)連捷,
兵鋒直指會稽。太守王朗據(jù)城固守,聚集兵馬兩萬,以為堅不可破。這日大雨傾盆,
孫策升帳議事:“王朗恃險而守,諸君有何妙計?”呂范進言:“可詐退誘敵,設伏破之。
”孫策搖頭:“此計雖妙,然曠日持久。我觀天象,連日大雨,王朗必以為我無法進軍。
我有一策...”低聲吩咐如此如此。三日后,王朗得報,孫軍糧草不繼,已退兵三十里。
王朗大喜,盡起精銳追擊。行至半途,忽聞后方喊殺震天——原來孫策早遣周瑜率輕騎繞道,
趁虛取了會稽城!王朗進退失據(jù),終為孫策所擒。孫策親自為其解縛:“公乃漢室老臣,
策不得已而用兵,望勿見怪?!蓖趵矢衅錃舛?,遂降。至興平二年,孫策已平定江東六郡,
威震東南。百姓傳言:“孫郎至,百姓安;孫郎笑,天下歡。
”【第四章 吳侯立業(yè)】建安元年,孫策徙治吳郡,自領會稽太守,表周瑜為中護軍,
張昭為長史,江東基業(yè)初定。這日大宴群臣,笙歌鼎沸。忽有使者自許都來,
宣讀詔書:拜孫策為討逆將軍,封吳侯。眾將歡騰,唯有孫策與周瑜、張昭相視而笑。
送走使者,孫策執(zhí)酒對眾道:“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,今賜此爵,不過欲使我與袁術相爭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