尖嘴猴腮的男人那句“一百塊大洋”如同一個沉重的磨盤,壓在小院每個人的心頭。
那數(shù)字,像一座山,足以壓垮這院子里的任何一個家庭。
空氣凝滯,帶著一種雨后的潮悶。
白小蝶扶著陳梟的手臂,指尖冰涼,聲音里滿是揮之不去的憂慮。
“陳梟,我還有點積蓄。。?!?/p>
陳梟卻反手輕輕拍了拍她的手背,掌心意外的溫?zé)帷?/p>
“沒事?!?/p>
他的聲音不高,卻有一種奇異的鎮(zhèn)定,仿佛那一百塊大洋不過是幾張廢紙。
白小蝶微微一怔,抬眼看向他。
陳梟的眼神深邃,里面沒有恐懼,反而閃爍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光。
那光芒,她從未在以前的“陳小”眼中見過。
卑微、憐憫;
自信、沉穩(wěn)。
兩種割裂的元素在此刻的陳梟身上碰撞,綻放出耀眼的光,讓白小蝶感到目眩。
一百塊大洋。
在這個時代,對普通人而言,確實是天文數(shù)字。
但他不是“普通人”。
他的腦海中,儲存著另一個世界無數(shù)璀璨的文明瑰寶。
那些故事,那些英雄,那些蕩氣回腸的江湖與劍仙傳說,在這個娛樂匱乏、精神生活相對貧瘠的年代,無異于一座座未被開采的金礦。
民國時期,報業(yè)初興,通俗小說正大行其道。
武俠、神怪,更是其中的熱門。
他的嘴角,不自覺地勾起一抹弧度。
金庸先生的《射雕英雄傳》,那波瀾壯闊的家國情懷,俠骨柔腸的江湖兒女。
還珠樓主的《蜀山劍俠傳》,那光怪陸離的仙魔斗法,奇幻瑰麗的想象世界。
隨便拿出一部,都足以在這個時代掀起驚濤駭浪。
換來又何止區(qū)區(qū)一百塊大洋?
“小蝶,你先回去休息吧,我有些事情要考慮。”
陳梟的聲音將白小蝶從憂思中拉回,都沒注意到陳梟對她的稱呼已經(jīng)變了。
“可是……”
白小蝶依舊放心不下。
“放心,山人自有妙計?!?/p>
陳梟半開玩笑地說了一句,眼神卻異常認(rèn)真。
白小蝶看著他,最終還是點了點頭,帶著滿腹的疑惑與擔(dān)憂,一步三回頭地離開了。
第二天一早,陳梟便提著從老王頭那里“賒”來的燒雞,敲響了張嬸家的門。
開門正是張老師。
約莫三十出頭,戴著一副細框眼鏡,穿著洗得發(fā)白的中山裝,身上有股淡淡的墨水味,文縐縐的。
看到陳梟,有些意外。
“陳小啊,你這傷……好利索了?”
張老師扶了扶眼鏡,目光在他身上打量。
“勞張老師掛心,已無大礙?!?/p>
陳梟將燒雞遞過去。
“這是……”
張老師有些遲疑。
“一點小意思,不成敬意。主要是有件事,想請張老師幫忙?!?/p>
陳梟語氣誠懇。
“但說無妨?!?/p>
“我想向你請教讀書識字?!?/p>
陳梟說出這句話時,自己都覺得有些戲劇性。
張老師果然愣住了,鏡片后的眼睛里充滿了驚訝。
一個黃包車夫,說要讀書識字?
這年頭,稀罕事。
“讀書?”
張老師的語調(diào)微微上揚。
“是,我知道自己底子差,但活到老學(xué)到老,總想認(rèn)得幾個字,以后也好……有點出息。”
陳梟露出一副憨厚又帶著點向往的神情。
張老師打量著他,見他神情不似作偽,沉吟片刻,點了點頭。
“好,有志氣。這年頭,肯上進的年輕人不多了?!?/p>
他收下了燒雞,算是應(yīng)承下來。
“這樣吧,我每天要去學(xué)校,你就下午過來吧,我先教你一些常用的字詞。”
于是,陳梟便開始了“求學(xué)”生涯。
他當(dāng)然不是真的從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開始學(xué)。
他只需要熟悉這個時代的繁體字,以及一些行文習(xí)慣。
張老師準(zhǔn)備從最基礎(chǔ)的《三字經(jīng)》、《百家姓》開始教。
但陳梟早有準(zhǔn)備,他養(yǎng)傷這幾天經(jīng)常光顧老王頭的廢品堆,時不時從里面薅出一些舊報紙和舊書。
于是他拿著那些舊報紙,先讓張老師朗讀一遍,然后講解其義。
最后他再挑出其中比較生僻的請教寫法。
一套流程下來,這張報紙上的所有漢字便被陳梟熟練掌握
短短幾日,張老師就被陳梟的逆天的學(xué)習(xí)天賦折服。。
張老師從最初的驚訝,到后來的嘖嘖稱奇,看陳梟的眼神,也從看一個普通的鄰居小子,變成了看一塊未經(jīng)雕琢的璞玉。
“陳梟啊,你這腦子,真是塊讀書的料!”
張老師不止一次如此感嘆,甚至動了心思,想把他介紹到自己任教的中學(xué)去做個旁聽,假以時日,必能出人頭地。
陳梟自然是婉拒了。
但他“天資聰穎”、“讀書料子”的名聲,很快就在這小小的院子里傳開了。
鄰居們看他的眼神都變了。
以前是同情,是憐憫,現(xiàn)在則多了幾分敬佩,甚至是一絲巴結(jié)。
張嬸再送雞蛋過來,臉上的笑容都多了幾分真切。
“我家元朗說了,陳梟這孩子,將來肯定有大出息!”
就連平日里最愛搬弄是非的李嫂,見了陳梟,嘴角的刻薄也收斂了不少,偶爾還會客氣地問一句:
“陳梟,又去張老師那里學(xué)習(xí)啊?用功!”
老王頭更是逢人便吹噓:
“看見沒,我老王早就看出來了,這小子不一般!這叫什么?真人不露相!”
他那地中海式的雞窩頭,仿佛也因此增添了幾分睿智的光彩。
陳梟樂得如此。
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。
一個“讀書種子”的形象,已經(jīng)初步立起來了。
接下來,就是將腦海中的故事,變成實實在在的文字,變成能解燃眉之急的銀錢。
他從舊貨市場淘來了幾刀劣質(zhì)的毛邊紙,又花了幾文錢買了一支禿頭的毛筆和一小塊墨錠。
關(guān)上房門,點亮那盞昏黃的油燈。
窗外是喧囂的市井,屋內(nèi)卻仿佛隔絕了塵世。
他深吸一口氣,研墨,鋪紙。
油燈的光芒在紙上跳躍,映照著他專注的臉龐。
筆尖落在粗糙的紙面上,發(fā)出沙沙的聲響。
《射雕英雄傳》。
開篇,錢塘江浩浩江水,曲三酒館,郭嘯天、楊鐵心……
一個個鮮活的人物,一段段熟悉的情節(jié),從他的筆下緩緩流淌而出。
他寫得很慢,繁體字對他來說依舊有些生澀,需要回憶和適應(yīng)。
但他的眼神,卻越來越亮。
仿佛那字里行間,真的躍動著俠客的身影,回蕩著刀劍的碰撞。
這是一個浩瀚的江湖,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。
他不僅僅是在抄寫,更是在用自己的方式,向那個曾經(jīng)給予他無數(shù)幻想與慰藉的世界致敬。
一連數(shù)日,陳梟除了每日去張老師那里“學(xué)習(xí)”一個時辰,其余時間都把自己關(guān)在房里。
白小蝶送飯過來時,總能看到他伏案疾書的背影,以及桌上越堆越高的稿紙。
她不敢打擾,只是默默地將飯菜放下,又默默地離開。
心中卻充滿了好奇與一絲莫名的期待。
這個男人,到底在做什么?
終于,在距離車行約定還款日期還有二十天的時候,陳梟放下了筆。
桌上,已經(jīng)堆了厚厚一沓寫滿了字的毛邊紙。
大約三萬余字。
《射雕英雄傳》的開篇,寫到了丘處機與江南七怪的醉仙樓之戰(zhàn),以及郭靖、楊康的出生。
情節(jié)緊湊,懸念迭起。
他仔細地將稿紙整理好,用細繩捆扎起來。
接下來,便是投稿。
此時上海灘報館林立,其中《申報》、《新聞報》等大報名氣最盛,但稿費也相對苛刻,審核周期長。
他選擇了一家名為《晶報》的小報。
這家報紙以刊登市民新聞、奇聞異事以及通俗小說為主,發(fā)行量尚可,最重要的是,稿費結(jié)算相對及時,對新人也比較友好。
這是他從張老師那里旁敲側(cè)擊打聽來的。
第二天,陳梟換上了一件漿洗得還算干凈的藍布長衫,這是原主為數(shù)不多的體面衣服。
他將那沓沉甸甸的稿件小心翼翼地揣在懷里,如同揣著一塊燒紅的炭。
一路來到《晶報》的報館。
報館不大,門口人來人往,透著一股忙碌的氣息。
他深吸一口氣,走了進去。
一個八字胡,戴著袖套,叼著煙斗的中年男人正低頭忙碌,見他進來,頭也不抬地問:
“什么事?”
聲音有些不耐煩。
“我想投稿?!?/p>
八字胡聞言,這才抬起頭,懶洋洋地瞥了他一眼,目光在他那身略顯寒酸的衣衫上停留了片刻,嘴角撇了撇。
“稿子拿來?!?/p>
陳梟將稿件遞了過去。
八字胡隨手接過,掂了掂份量,又隨意翻看了幾頁,眉頭微不可察地皺了一下。
這年頭,想靠寫字混飯吃的人多了去了,大多是些不通文墨卻異想天開之輩。
他正要隨口打發(fā),目光卻無意間掃到了稿紙上的標(biāo)題——《射雕英雄傳》。
以及開篇那幾行字。
“錢塘江浩浩江水,日日夜夜無窮無休的從臨安牛家村邊繞過,東流入?!?/p>
嗯?
這開篇,似乎有那么點意思。
不同于那些上來就是打打殺殺的粗鄙文字。
他耐著性子又往下看了幾行。
郭嘯天,楊鐵心,曲三。
人物出場,寥寥數(shù)筆,卻頗具神采。
八字胡的表情,從不耐煩,漸漸變得有些專注。
他放下手中的活計,將稿子放到桌上,仔細地翻閱起來。
時間一點點過去。
報館內(nèi)依舊人來人往,嘈雜不堪。
陳梟站在一旁,泰然自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