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耳在翟國十二年,老婆孩子也都有了。
本來已經住習慣了。
沒想到突然遇上刺客來刺殺自己。
平靜的生活被打亂了。
他再次踏上流亡的生涯。
這逃跑的日子可真不好過啊!
重耳的流亡過程曲折艱辛,逃亡路線幾乎貫穿中原和周邊部族,途經了整整八個國家。
在流亡的過程中,他看盡了列國的榮辱興衰,也嘗盡了世間的人情冷暖。
先是到了衛(wèi)國。
衛(wèi)國根本瞧不上他,讓他們一行人趕緊爬。
他們一路走到五鹿這地方,連吃的都沒有了,幾人餓得頭暈眼花。
看到幾個農夫正在田里吃飯,重耳等人實在忍不住了,就跟他們說:“行行好,給點飯吃吧!”
幾個農夫根本不理會他們。
其中一個農夫還跟他們開玩笑,直接扔了塊泥巴給他們。
重耳當場發(fā)火,想帶人跟他們干一架。
身后的舅舅狐偃立刻攔住了重耳,并勸說道:“這是他們送了我們一塊土地啊,這可是個好兆頭!象征著未來會變好,會擁有我們的土地!”
重耳這才消了氣。
后來,跟隨他的賢士中的介子推等人,千辛萬苦才找到吃的給他吃。
甚至有傳聞介子推甚至割下大腿上的肉給重耳吃。
重耳悲哭道:“我連累你們到了這種地步,該如何報答呢?”
介子推說道:“我們這些做臣子的只希望公子你能早日回到晉國繼承大位,成全了我們臣子輔佐君主的本分和忠義,并不是希望得到什么報答??!”
后來他們一行人艱難到達了齊國。
當時齊桓公還在,對重耳以禮相待,不但如此,還將齊國宗室之女齊姜嫁給了他。
并贈送給了他車馬、宅邸。
重耳過了十幾年的苦日子,前段時間甚至還差點餓死。
因此在齊國過上舒適的生活之后,他完全不想走了。
諸賢士幾次勸重耳離開齊國。
重耳:不聽不聽我不聽,我才不要繼續(xù)奔波。
有一天,發(fā)愁的趙衰和狐偃在一棵桑樹下商議怎樣才能勸主公離開齊國。
沒想到這些話被齊姜的一個侍女聽到了,回去告訴了齊姜。
齊姜知道了這些事情之后。
親自去勸告重耳,離開齊國。
重耳:不聽不聽我不聽,我才不要繼續(xù)吃苦。我死也要死在齊國。
齊姜氣得直接懟他:“你是尊貴的晉國公子,走投無路來到這里,你這些臣子看待你比他們自己的生命還重要,你不趕緊回國報答他們的忠誠勞苦,反而貪戀我的美色賴著不走,我都瞧不起你!”
看重耳軟硬不吃。
于是齊姜跟狐偃商量后,想出了一個計策,直接把重耳給灌醉,然后趕緊裝車,直接帶離了齊國。
重耳酒醒之后,發(fā)現自己竟然身在搖搖晃晃的車上,再一看,早已經離開齊國了。
這下真的天塌了。
重耳崩潰了。
好日子從此又要說再見了。
他欲哭無淚,氣急敗壞之下,拿起一把長戈,直接追著舅舅狐偃就開打。
一邊打還一邊罵:“要是我大事不成,就是生吃了舅舅您的肉也滿足不了我自己啊!”
狐偃一邊逃跑一邊說:“要是你大事不成,我還不知道會死在什么地方呢,說不定你到時候得跟豺狼一起搶我的肉吃……要是你大事成了,那你就有了晉國所有好吃的,你隨便享受,到時候我的肉又腥又臭,你也吃不下了!”
氣歸氣,打歸打,路還是得繼續(xù)走的。
一行人離開齊國后,又來到了曹國。
失去齊國的庇護,他們在人家地盤上只能處處低頭忍讓。
曹國瞧著他們潦倒的樣子,也看不上他們。
當時曹國的國君是曹共公。
這個貨真是有夠沒出息的。
他之前曾聽人說,晉國公子重耳是“駢脅”,也就是肋骨是連在一起的。
這傳說可把這哥們兒的好奇心給勾起來了。
于是他就干了一件抽象的事。
那就是趁著重耳洗澡的時候,作為一國之君,竟然偷偷溜進來,偷看重耳洗澡!
差點沒把重耳給氣死。
要知道重耳逃亡時已經四十三歲,經過十幾年的逃亡,如今已經五十多歲了。
明明自己曾是晉國公子,身份尊貴。
可現在自己都五十多歲了,不但要四處奔波、寄人籬下、窮困潦倒、狼狽不堪,竟然還要被人偷看自己洗澡!
這簡直是奇恥大辱!
重耳在曹國的時候,只有曹國大夫僖負羈向他示好過,送給他飯菜和玉璧。
重耳接受了飯菜,退回了玉璧。
之后,重耳離開了曹國,來到了宋國。
這會兒的宋襄公,在泓水之戰(zhàn)靠仁義差點把家給送了,這會兒正臥病在床呢。
宋國的國力也因為泓水之戰(zhàn)而衰退了。
現在也是半死不活的了。
但是聽說重耳來了,依然以國君之禮接待了他。
并且還送了重耳二十乘馬車。
當時一乘馬車為四馬一車,造價昂貴,是當時重要的財富象征。
二十乘馬車確實挺貴重的。
離開宋國之后。
重耳又經過了鄭國。
鄭國的大臣勸鄭文公對重耳以禮相待,說這重耳是賢人,將來必有作為。
有位叫叔詹的大臣說:“這人身邊的隨從都是能人,您要是不以禮相待,說不定將來他會成為我鄭國禍患!”
鄭文公冷笑著說:“搞笑呢,這老頭都快六十了,還在到處要飯呢,能有個屁作為?不許他進我鄭國!”
于是重耳來到之時,鄭國緊閉城門。
重耳一氣之下,改道去了楚國。
楚國的楚成王羋姓,熊氏,名惲,他見到了重耳,以諸侯之禮相待。
兩人相交甚好。
有一日,楚成王宴請重耳,酒酣耳熱之際,楚成王開玩笑道:“公子如果將來真的回國繼位了,該怎么報答我呢?”
重耳想了想:“要說金銀財寶吧,貴國啥都有?。∵@樣吧,如果我真有幸回到晉國,如果遇到咱們兩國發(fā)生戰(zhàn)爭,在兩軍對壘的時候,我必然讓我晉國軍隊先退避三舍!”(一舍為三十里,三舍為九十里)
楚成王自己只不過是開個玩笑,倒是沒怎么在意這個承諾。
后來,秦國派人來請重耳,楚成王就帶上一些厚重財寶,將重耳送到了秦國。
此前。
秦國自抓到晉惠公與其訂盟,城池、兒子一頓劃拉,都弄到了手之后。
原本暫時是相安無事的。
秦晉表面的關系還是不錯的。
晉國的太子圉在秦國當人質期間,秦穆公為了籠絡他,甚至將女兒懷嬴嫁給了他。
公元前638年。
晉惠公病重。
太子圉心里一合計,我身在秦國,那邊我老爹要是一死,那位置我是鞭長莫及??!
到時候大位要是被其他兄弟奪了去,我該怎么辦?
思來想去。
他直接跑路,偷偷回到了晉國。
公元前637年,晉惠公去世,太子圉繼位,是為晉懷公。
秦穆公無語了。
怎么你們一家子全是白眼狼??!
老子對你爹這么好,你爹背信棄義。
老子對你這么好,還把女兒都嫁給你了,你還要背信棄義偷跑是吧?
他尋思這一脈的人是絕對不能相交了,實在是不像話。
之后他聽說重耳人品貴重,于是將他從楚國請了過來。
而且,還將包括懷贏(已經跟前夫斷絕關系了)在內的五個宗室之女嫁給了他。
公元前636年,秦穆公派秦軍護送重耳回國。
晉懷公嚇得立刻從大位上跳下來逃跑,在逃跑的路上就被殺了。
重耳從此繼位,史稱晉文公。
這段時間,秦國與晉國的關系極其緊密,世人稱之為秦晉之好。
晉文公繼位以后。
整頓晉國政務,粉碎了晉國內部的叛亂,啟用了狐偃、先軫、趙衰等幾位曾跟隨他流亡的班底,促進生產。
晉國逐漸強大了起來。
既然強大了,那么他的心思也活泛了。
之前那么多人腰桿一粗就稱霸天下。
如今我腰桿也不細了,
我也有資格稱霸了!
……
公元前635年,周王朝又出事兒了。
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帶,勾結狄人攻打周朝,直接將周軍打敗。
周襄王逃到了鄭地,火急火燎地派人通知各路諸侯。
趙衰一看到這消息,立即對晉文公說道:“諸侯爭霸最好學學那些老前輩,擁護周天子,獲得爭霸的正當性,站上道德高地!”
可見擁護周天子是諸侯們百用不厭的起號大法。
于是晉文公立刻發(fā)兵護送周襄王回到洛邑,殺死王子帶,并且親自朝見周天子。
周襄王非常感動。
于是將河內、陽樊等南陽八邑賜給了晉國。
晉國在這一役中,不但獲得了極大的政治威信,還有了挺進中原參與爭霸的地理優(yōu)勢。
公元前633年。
楚成王再燃戰(zhàn)火。
此時的楚國已經先后征服了鄭、蔡等國,控制了淮河中游,甚至逼迫魯、衛(wèi)、曹國臣服于楚國。
成為了中原諸侯最大的威脅。
這一年,楚國聯合諸國,共同進攻宋國。
仁義老哥宋襄公在前幾年早已死去,如今繼位的是其子,史稱宋成公。
當此危機之時,有人勸告,先王曾厚待禮遇當今的晉王,何不求他救援?
于是宋國立刻派人向晉國求救。
晉文公聽到消息,有些猶豫。
如果救宋,則必然與楚國發(fā)生沖突。
可要是不救吧,又顯得背信棄義,之前的起號操作怕是也白干了。
后來。
他終于決定,采用狐偃、先軫的策略,撿軟柿子捏!
先發(fā)兵討伐楚國的盟友曹、衛(wèi)兩國!
順便,他還劃拉了一大堆大佬當幫手。
晉國以將來割讓曹、衛(wèi)部分土地為條件,說服秦國、齊國出兵助戰(zhàn)。
一場大戰(zhàn),一觸即發(fā)。
這場戰(zhàn)斗的參賽選手分別為:
以晉國為首,聯合秦、齊的大軍。
以楚國為首,聯合陳、蔡、鄭、許諸國的大軍。
楚國大將子玉得知晉國發(fā)兵,非常生氣,于是率全軍北上,主動出擊,想跟晉國的大軍決一死戰(zhàn)。
晉國大軍與楚國大軍相遇,立刻后退,一連后退了整整九十里,才停下!
停下的地方叫城濮,他們就在這里列陣。
楚國人一看剛見了面就往后撤,也有點懵。
于是他們派人詢問:“你們怎么回事?往后撤干什么?到底是想要退還是想要戰(zhàn)?”
狐偃說:“哦,你們忘了嗎,我們大王曾經承諾過與楚國對敵要退避三舍??!這是報答你們楚國呢!”
楚軍:???
難道這晉王也是跟當年的仁義老宋哥差不多的傻子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