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日的午餐時間,食堂像被煮沸的水,瞬間騰起層層疊疊的人潮。金屬餐盤碰撞的脆響、窗口阿姨“來份紅燒肉”的吆喝聲、同學間“這周作業(yè)太難了”的抱怨聲,混著糖醋里脊的甜香、麻辣燙的紅油味、剛蒸好的米飯熱氣,在正午的陽光里攪成一團喧鬧的浪。高窗透進來的光線斜斜切過人群,在攢動的頭頂上投下晃動的光斑,把每個人的影子都拉得忽長忽短,像一場流動的默劇。
林晚端著空餐盤在人潮里艱難穿梭,塑料餐盤的邊緣被手指摳出淺淺的白痕。她的目光像掃描儀般快速掠過各個窗口上方的價目表——東邊窗口的糖醋里脊泛著油亮的醬汁,標價12元;中間窗口的番茄炒蛋紅黃相間,堆得冒尖,賣8元;西邊窗口的麻婆豆腐裹著紅油,花椒粒浮在表面,只要6元;最角落的套餐窗口掛著塊褪色的紙牌,用紅筆寫著“兩素一葷15元”,底下用小字標著今日菜品:可樂雞翅、清炒西蘭花、麻婆豆腐。
她在心里迅速打起算盤,指尖無意識地在餐盤邊緣畫圈。單點可樂雞翅加番茄炒蛋加麻婆豆腐,是12+8+6=26元;套餐15元,便宜11元。但多年的消費經(jīng)驗像警報器般在腦海里響起:商家的“套餐優(yōu)惠”往往藏著“分量陷阱”,就像超市里買一送一的臨期牛奶,便利店第二件半價的飯團,看似劃算,實則在分量或新鮮度上打了折扣。她甚至能想起前公司樓下的便當?shù)?,套餐里的雞腿永遠比單點的小一圈,蔬菜沙拉的生菜葉總帶著蔫黃的邊。
“糾結(jié)癥又犯了?”張淼端著一碗冒熱氣的麻辣燙從后面擠過來,紅油順著碗沿滴下來,在她雪白的帆布鞋上洇出幾個不規(guī)則的小紅點。她毫不在意地甩了甩腳,用筷子把林晚往套餐窗口推:“選套餐??!今天的可樂雞翅我早上就看見了,阿姨炸得金黃酥脆,比單點的還大呢!”
林晚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飄向套餐窗口的樣品盤。那幾塊可樂雞翅裹著濃稠的醬汁,表皮泛著油亮的焦糖色,翅尖微微翹起,像在無聲地招手。熱氣從樣品盤里騰起,帶著甜絲絲的香氣,勾得她的胃輕輕蠕動。可社畜的本能讓她無法輕易相信“便宜有好貨”,她皺著眉嘀咕:“我懷疑套餐里的雞翅是半個,不然怎么會差11塊?以前公司樓下的便當,套餐里的肉永遠比單點少一半,這是商家的慣用套路?!?/p>
“我的林大分析師,吃頓飯而已!”張淼翻了個白眼,用筷子敲了敲她的餐盤,發(fā)出清脆的響聲,“貴的不一定真材實料,便宜的也未必偷工減料。你這從便利店比價到食堂的毛病,啥時候能改改?以前在公司加班到半夜,你連選個飯團都要對著包裝紙上的熱量表算半天,現(xiàn)在到了學校,能不能活得松弛點?”
林晚被懟得啞口無言,只能苦笑。確實,職場五年,她早已養(yǎng)成了精打細算的習慣。加班到深夜的便利店,她會對著冷柜里的飯團反復比對——金槍魚飯團比奧爾良雞肉飯團便宜2元,但熱量高30大卡;三角飯團比方形飯團劃算,卻少了一片海苔;保質(zhì)期只剩兩小時的便當打七折,可她總要糾結(jié)會不會吃壞肚子。這種刻進骨子里的權(quán)衡,到了悠閑的校園里,確實顯得格格不入。她剛要松口說“那就套餐吧”,身后突然飄來一道清冷的男聲,像冰粒落進溫水,瞬間壓下了周遭的嘈雜。
“套餐性價比更高?!?/p>
林晚猛地回頭,撞進一雙專注的眼睛里。江翊站在兩步外,白襯衫的袖口挽到小臂,露出干凈的手腕。他手里端著個極簡的餐盤:一碗白米飯鋪得平平整整,顆粒分明;一份清炒時蔬綠得發(fā)亮,應該是當季的青菜;一份清蒸魚臥在姜絲里,魚肉雪白,連魚刺都挑得干干凈凈。他的目光落在套餐窗口的價目表上,眼神專注得像在分析一組復雜數(shù)據(jù):“根據(jù)邊際效用遞減規(guī)律,單點多出的分量帶來的滿足感增量,抵不上多花的11元成本?!?/p>
“啥……啥規(guī)律?”張淼眨了眨眼,嘴里還叼著半根粉條,粉條上掛著的芝麻醬滴下來,差點落在衣襟上。
林晚卻愣住了。邊際效用遞減?這個經(jīng)濟學概念她太熟了。做市場調(diào)研時,她曾用這個理論分析過用戶對APP功能的付費意愿:當用戶已經(jīng)擁有基礎功能時,額外付費解鎖高級功能的意愿會隨著功能增多而下降。就像喝奶茶,第一口最滿足,喝到第三杯時,哪怕加再多料,滿足感也遠不如第一杯。她看著江翊線條分明的側(cè)臉,陽光在他睫毛上投下淡淡的陰影,突然覺得這個計算機系學霸,好像能用邏輯公式解釋世界上所有的事情。
“那就聽你的。”林晚轉(zhuǎn)頭對打菜阿姨說,聲音里帶著自己都沒察覺的順從,“來一份兩素一葷套餐?!?/p>
打菜阿姨舀菜的手很穩(wěn),兩大塊可樂雞翅“咚”地落進餐盤,醬汁濺起小小的油星;清炒西蘭花給得扎實,綠色的菜葉上還帶著水珠;麻婆豆腐盛了滿滿一勺,紅油在餐盤里輕輕晃動。林晚低頭數(shù)了數(shù),確認是完整的兩個雞翅,大小和樣品盤里的沒差,心里莫名松了口氣,像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投資決策。
“這邊!靠窗能看見香樟樹!”張淼已經(jīng)在靠窗的位置占好了座,正揮著手喊她。
林晚端著餐盤走過去,剛把一次性筷子從紙?zhí)桌镪_,就聽見鄰桌椅子被輕輕拉開的聲音。她抬頭,看見江翊端著餐盤在鄰桌坐下。他的動作很輕,拉開椅子時幾乎沒發(fā)出摩擦聲,放下餐盤時也小心翼翼,生怕發(fā)出聲響。吃飯時,他始終低著頭,咀嚼速度均勻得像在執(zhí)行預設程序,每一口飯配一口菜,精準得像在做實驗。
“他怎么一個人吃飯?”張淼壓低聲音,用筷子指了指鄰桌,“平時不都跟趙宇黏在一起嗎?趙宇那大嗓門,隔三桌都能聽見他笑?!?/p>
“不知道?!绷滞戆橇丝陲?,目光卻不受控制地飄向鄰桌。江翊吃魚時極其認真,先用筷子把魚刺一根一根挑出來,碼在餐盤角落,排列得整整齊齊;再把魚肉分成大小均勻的小塊,這種近乎刻板的整潔,讓她想起自己做方案時必須對齊到像素級的文本框和圖表——原來認真的人連吃飯都帶著秩序感。她突然想起上周小組討論時,他筆記本上的筆記,字間距和行距都像用尺子量過,連重點標注的顏色都分了層級,紅、黃、藍對應不同優(yōu)先級。
“對了晚晚,”張淼突然拍了下額頭,像是想起什么重要的事,“昨天小組作業(yè)匯總完,李娜在群里夸你呢,說幸好有你規(guī)劃時間節(jié)點,把任務拆解成‘收集資料-初稿撰寫-修改潤色’三階段,還畫了甘特圖,不然她肯定要熬夜趕工?!?/p>
林晚彎了彎嘴角,心里涌上一股暖意。這種被認可的感覺,比在公司拿到項目獎金還踏實。以前在職場,她的周密規(guī)劃總被說成“小題大做”,領導常說“差不多就行”;可在這里,細致成了優(yōu)點。她正想說話,就聽見鄰桌傳來“當啷”一聲輕響——江翊的筷子掉了。他彎腰撿筷子時,目光不經(jīng)意間和她撞了個正著,那一瞬間,他的眼神里閃過一絲慌亂,像代碼里突然出現(xiàn)的bug。兩人像被燙到般同時移開視線,空氣里飄著一絲微妙的尷尬。
“那個……”林晚清了清嗓子,往江翊那邊悄悄湊了湊,“上次你說的《紅樓夢》人物關(guān)系閉環(huán)系統(tǒng),我試了試,用節(jié)點標注人物關(guān)系,用線條區(qū)分親疏,確實比我原來的思維導圖清晰多了,謝謝你啊?!鄙洗挝膶W課小組作業(yè)要分析《紅樓夢》的人物關(guān)系,她畫了三張思維導圖都理不清,江翊隨口提了句“可以用閉環(huán)系統(tǒng)建模”,給了她新啟發(fā)。
江翊抬起頭,嘴角沾著一點米粒。他似乎愣了一下,才反應過來她說的是什么,伸手用指尖擦掉米粒,動作帶著點不自然的笨拙:“有用就好?!?/p>
“還有……”林晚猶豫了一下,指尖在餐盤邊緣畫著圈,“昨天收到一份論文節(jié)選,關(guān)于??碌摹愅邪睢碚?,分析《百年孤獨》里的馬孔多小鎮(zhèn),是不是你發(fā)的?”福柯的“異托邦”理論是她以前讀文學理論時的難點,它關(guān)注那些現(xiàn)實中存在卻又異于常規(guī)的空間,比如墓地、圖書館、殖民地,沒想到會在這里看到相關(guān)分析。
江翊夾菜的手頓了頓,既沒承認也沒否認,只是淡淡地說:“那個理論解釋魔幻現(xiàn)實主義文學很合適,它關(guān)注空間的隱喻性,對你寫書評可能有幫助?!彼穆曇艉茌p,像怕被別人聽見。
這種迂回又暗藏心意的承認,讓林晚心里莫名有點甜,像喝到了加了蜜的檸檬汁,酸溜溜又甜絲絲的。她正想再說點什么,就看見李娜和兩個女生端著餐盤走過來,笑聲在喧鬧的食堂里格外響亮。
“林晚!張淼!”李娜笑得燦爛,眼睛彎成了月牙,手里的餐盤晃了晃,里面的排骨湯差點灑出來,“介意拼個桌嗎?那邊都滿了,就你們這兒還有空位?!?/p>
“不介意不介意?!睆堩第s緊往里面挪了挪,給她們騰出位置。
李娜坐下時,椅子腿在地面摩擦出刺耳的聲音。她的目光在林晚和江翊之間轉(zhuǎn)了個圈,帶著點探究的笑意說:“真巧啊江翊,你也在這兒吃飯。”
江翊只是點了點頭,繼續(xù)低頭吃飯,筷子夾起的西蘭花大小都差不多。
李娜卻沒放棄,又找了個話題:“聽說你們計算機系下個月有個編程比賽,你參加嗎?”
“嗯?!苯醋炖锝乐?,只從喉嚨里擠出一個單音節(jié),像在輸出二進制代碼。
“以你的水平肯定能拿獎吧?”李娜鍥而不舍地找話題,語氣里帶著點刻意的討好,“上次系里的算法競賽,你不是拿了一等獎嗎?”
“不一定?!苯吹幕卮鹨琅f簡短,像在執(zhí)行“極簡社交”程序。
簡短的對話像一場費力的乒乓球賽,李娜費力地發(fā)球,江翊卻只輕輕回拍,完全不接她的話茬。林晚看著李娜逐漸僵硬的笑容,忍不住在心里替她捏把汗——跟邏輯控聊天,最忌諱的就是沒話找話。他們的大腦里好像裝著“無效社交過濾系統(tǒng)”,多余的客套、虛偽的奉承都會被自動屏蔽,只留下最核心的信息。
“對了林晚,”李娜突然轉(zhuǎn)向她,總算找到了能接下去的話題,“你周末的推文寫得怎么樣了?新媒體社的學長昨天還跟我說,你的數(shù)據(jù)分析思路很特別,居然想到用折線圖對比十年招新數(shù)據(jù)。”
“還在改初稿。”林晚含糊地應著。她昨天寫完初稿后,總覺得數(shù)據(jù)支撐不夠扎實,又跑去校團委要了去年的原始報表,正用Excel做同比環(huán)比分析,連標準差都算好了——這是她做市場報告時的職業(yè)習慣,總覺得數(shù)據(jù)越精準,結(jié)論越可靠。她甚至還畫了趨勢預測圖,用不同顏色標注置信區(qū)間,就像以前給客戶做市場分析時那樣。
“用數(shù)據(jù)說話確實厲害,”李娜的語氣里帶著點佩服,“但會不會太……枯燥了?推文不應該做得有趣一點、活潑一點嗎?加點表情包、網(wǎng)絡熱詞什么的,年輕人更喜歡看?!?/p>
“有趣是錦上添花,”林晚下意識地反駁,多年的職場習慣讓她脫口而出,“邏輯才是骨架。就像蓋房子,得先有穩(wěn)固的框架才能考慮裝修,不然再花哨也經(jīng)不起推敲。數(shù)據(jù)是最誠實的語言,它不會說謊。”她甚至想說“用戶粘性靠的是內(nèi)容質(zhì)量,不是表面花哨”,話到嘴邊才咽下去——又把職場話術(shù)帶出來了。
這話一出口,她感覺鄰桌的江翊抬了下頭,目光掃過她的餐盤,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贊同,像在說“這個邏輯成立”。林晚的心跳莫名快了半拍,臉頰也有點發(fā)燙。
“你說話總像在做報告?!崩钅缺欢盒α?,擺了擺手說,“不過確實挺有道理的,數(shù)據(jù)不會騙人?!?/p>
林晚尷尬地笑了笑,趕緊扒了口飯轉(zhuǎn)移話題。麻婆豆腐的麻辣味在舌尖散開,混著米飯的清香,意外地好吃。她偷偷看了眼江翊,他正低頭喝湯,勺沿碰到碗壁發(fā)出輕響,節(jié)奏均勻得像時鐘的滴答聲。
鄰桌的江翊不知什么時候已經(jīng)吃完了飯,正拿出紙巾擦嘴。他疊紙巾的動作很規(guī)整,先對折,再對折,邊角對齊得像用尺子量過,最后疊成一個整齊的小方塊才扔進垃圾桶。林晚看著他站起身,以為他要走,卻看見他轉(zhuǎn)身往打湯處走去。白色的身影在人群里穿梭,很快就回來了,手里多了兩碗紫菜蛋花湯。
他把其中一碗輕輕放在林晚面前,碗底與桌面碰撞發(fā)出清脆的輕響:“套餐里的例湯太咸,這個清淡點?!?/p>
林晚徹底愣住了。紫菜蛋花湯冒著裊裊熱氣,氤氳的水汽模糊了她的視線,也模糊了周遭的喧鬧。湯里飄著細碎的蛋花和紫菜,還撒了點蔥花,香氣順著熱氣鉆進鼻子里,帶著淡淡的鮮味。張淼和李娜都驚訝地看著這一幕,嘴巴微張,空氣仿佛凝固了幾秒。
“謝……謝謝。”林晚的手指小心翼翼地碰到碗壁,溫熱的觸感順著指尖蔓延到心臟,像揣了個小小的暖爐,暖得她指尖都有些發(fā)軟。她能感覺到張淼和李娜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,帶著探究和八卦。
江翊沒說話,端著自己的湯走回鄰桌,坐下后卻沒立刻喝,只是看著窗外。香樟樹的葉子在風中輕輕搖晃,光影透過葉隙落在他臉上,忽明忽暗,給那張總是帶著疏離感的側(cè)臉添了幾分柔和。他的睫毛很長,垂下來時像在眼瞼上投下小扇子,遮住了眼底的情緒。
李娜用胳膊肘悄悄碰了碰林晚,擠眉弄眼地比了個“哇哦”的口型。林晚的臉頰更燙了,趕緊低頭喝了口湯,鮮美的味道在舌尖散開,蛋花細嫩,紫菜鮮香,比她以前加班時喝的速食湯好喝一百倍。她突然想起以前在公司,加班到深夜,只能泡一碗速食湯,味精味重得發(fā)苦,哪有這樣的暖意。
吃完飯收拾餐盤時,林晚看見江翊的湯幾乎沒動,還是滿滿一碗。她猶豫了一下,還是忍不住走過去問:“不合胃口嗎?”
“還行?!苯窗巡捅P放進回收處的傳送帶,語氣平淡得像在陳述事實,“只是覺得你可能需要?!?/p>
“為什么覺得我需要?”林晚追問,心臟像被什么東西輕輕撞了一下,砰砰直跳。
“你剛才吃了很多米飯?!苯崔D(zhuǎn)過頭,目光落在她臉上,語氣認真得不像開玩笑,“吃干飯容易渴,紫菜蛋花湯補水又解膩,而且熱量低,適合飯后喝?!彼踔吝€補充了句,“蛋白質(zhì)含量也不錯?!?/p>
林晚的心莫名漏了一拍。他居然注意到她吃了多少米飯?這個發(fā)現(xiàn)讓她想起以前做用戶畫像時,那些被精準捕捉的行為細節(jié)——點擊次數(shù)、停留時長、瀏覽路徑……原來被別人這樣細致地觀察,是這種讓人心慌又有些竊喜的感覺。就像你以為自己是在人群中不起眼的變量,卻突然發(fā)現(xiàn),有人把你當成了研究對象,認真記錄下你的每一個數(shù)據(jù)點。
“那我先走了?!苯茨闷鸱旁谧肋叺臅?,轉(zhuǎn)身時突然停下,像是想起什么補充道,“你的推文如果需要數(shù)據(jù)分析,可以找我?guī)兔?,我對Python數(shù)據(jù)可視化比較熟,能生成更直觀的圖表,比Excel更靈活?!?/p>
林晚還沒來得及回應,他已經(jīng)轉(zhuǎn)身走進了熙熙攘攘的人群。陽光透過食堂的玻璃窗照進來,在他身后拉出長長的影子,像一道未完待續(xù)的公式,等著人去解答。他走路的姿勢很直,步伐均勻,連擺手的幅度都差不多,像個精準的機器人。
“他居然主動要幫你!”張淼一臉八卦地湊過來,眼睛亮晶晶的,“晚晚,你老實交代,你倆是不是有情況?不然他怎么會突然給你帶湯,還主動幫忙做數(shù)據(jù)分析?”
“別瞎說?!绷滞戆咽O碌臏韧?,碗底的溫熱還殘留在指尖,她故作鎮(zhèn)定地擦了擦嘴,“他就是……樂于助人,同學間互相幫助很正常?!?/p>
“樂于助人能注意到你吃了多少米飯?”李娜挑眉,語氣里滿是不信,“江翊可是出了名的‘事不關(guān)己高高掛起’。上次系里組織給山區(qū)孩子捐款,我們都在討論捐多少,他就掃了一眼捐款箱就走了;還有上次下雨,有女生的書掉在水里,他都沒幫忙撿一下。全班就他最冷淡,現(xiàn)在居然給你帶湯?”
林晚沒說話,心里卻像被投入了一顆石子,泛起圈圈漣漪。她看著江翊消失的方向,突然很想知道,這個邏輯縝密、凡事都講效率的學霸,到底為什么會對她“破例”。他的每一個動作都像經(jīng)過精確計算,可給她帶湯這個舉動,卻跳出了他一貫的“低耗能社交”模式,像代碼里突然出現(xiàn)的意外變量。
回到宿舍,林晚坐在書桌前,打開電腦準備修改推文。屏幕上的初稿密密麻麻,滿是數(shù)據(jù)和分析,確實像李娜說的,有點枯燥。她想起江翊的話,打開瀏覽器搜索“Python數(shù)據(jù)可視化”,頁面上跳出滿屏的函數(shù)公式和代碼:“import matplotlib.pyplot as plt”“plt.plot(x, y, 'o-')”“plt.xlabel('年份')”……這些字符像天書一樣,讓她看得頭暈。
她熟悉Excel的圖表功能,能熟練用折線圖、柱狀圖、餅圖展示數(shù)據(jù),可對編程一竅不通。以前在公司,數(shù)據(jù)分析有專門的技術(shù)團隊負責,她只需要提出需求就行,從來不用自己寫代碼?,F(xiàn)在突然要自己上手,才發(fā)現(xiàn)隔行如隔山。她對著屏幕嘆了口氣,正想關(guān)掉頁面放棄,手機突然震動了一下。
是條陌生號碼發(fā)來的短信,只有一行代碼和一個微笑的表情:“import matplotlib.pyplot as plt # 數(shù)據(jù)可視化工具包,試試這個”。
林晚愣住了,手指懸在屏幕上。這個號碼她不認識,但這行代碼……她把代碼輸入搜索引擎,跳出的結(jié)果讓她心頭一跳——這是Python中最常用的數(shù)據(jù)可視化工具包,專門用來繪制圖表。她順著鏈接點進去,發(fā)現(xiàn)下面還附帶著詳細的使用說明,從安裝工具包到輸入數(shù)據(jù),每個步驟都寫得清晰明了,像給新手量身定做的教程。
教程的最后還加了句注釋:“調(diào)整color參數(shù)可改變圖表顏色,推薦#52c41a(草木綠),適合校園主題;linewidth設為2.5,視覺效果更好?!?/p>
她看著屏幕上整齊排列的程序代碼,突然想起江翊低頭敲鍵盤的樣子。上次去計算機房找資料,她看見他坐在靠窗的位置,手指在鍵盤上跳躍的速度快得像在飛,屏幕上滾動的代碼密密麻麻,當時覺得冰冷又陌生,此刻卻覺得帶著溫度。那些看似冰冷的字符,此刻像帶著溫度的信使,把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心意,悄悄送到她面前。
林晚深吸一口氣,按照教程一步步操作。安裝工具包時遇到了問題,她對著錯誤提示發(fā)呆,手機又震動了一下。還是那個陌生號碼:“遇到報錯?試試管理員模式運行cmd,輸入pip install matplotlib --upgrade”。
她照著操作,果然成功了。接下來的步驟異常順利,教程寫得太詳細了,連可能遇到的bug和解決方法都列了出來,像江翊在她身邊手把手教學。兩個小時后,三組精美的圖表出現(xiàn)在屏幕上:折線圖展示十年招新人數(shù)變化,線條流暢,還標注了每年的峰值;柱狀圖對比不同社團的受歡迎程度,用草木綠填充,清新又好看;餅圖呈現(xiàn)新生興趣分布,每個扇形都標了百分比。
比Excel生成的圖表好看一百倍。
推文最終的標題是《從數(shù)據(jù)看社團招新十年變遷》,正文里穿插著這三組圖表,每個圖表下面都配了簡潔的分析。發(fā)送前,林晚猶豫了一下,在文末加了個小小的代碼符號——是江翊寫代碼時常用的注釋符號“//”,后面加了句“數(shù)據(jù)會說話,感謝技術(shù)支持”。像在說“這段心意,僅供你懂”。
點擊發(fā)送的瞬間,手機又震動了一下。還是那個陌生號碼,發(fā)來的消息很簡單:
“圖表做得不錯。另外,你好像對‘過去’很熟悉?!?/p>
林晚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,握著手機的手指瞬間收緊。屏幕的光映在她臉上,讓她看清了自己微微發(fā)白的臉色。
他這句話是什么意思?
是單純指她對數(shù)據(jù)分析方法的熟練運用,像個有經(jīng)驗的“老手”?畢竟剛?cè)雽W的新生,很少有人會用標準差、置信區(qū)間這些專業(yè)術(shù)語,更不會執(zhí)著于數(shù)據(jù)的精準性。
還是……他察覺到了她隱藏的身份?
林晚的目光落在桌角的學生證上,照片里的自己笑得有些僵硬。很少有人知道,她不是普通的新生,而是工作五年后辭職考研的“大齡學生”。為了重新開始,她沒告訴同學自己的過去,刻意隱藏著職場留下的痕跡——可那些刻進骨子里的習慣,總會不經(jīng)意間流露。
對性價比的敏感,是職場教會她的生存技能;對任務拆解的執(zhí)著,是做項目時養(yǎng)成的習慣;對邏輯框架的重視,是寫方案時必須遵循的原則;甚至提到邊際效用遞減時的熟稔,都是做市場調(diào)研時刻在腦子里的理論。這些細節(jié),是不是都成了暴露她秘密的蛛絲馬跡?
窗外的陽光突然變得有些刺眼,林晚看著屏幕上那行字,手指懸在鍵盤上方,遲遲不敢落下。她習慣了用數(shù)據(jù)和邏輯分析一切,可面對這句話,所有的分析模型都失靈了。那個總是用邏輯解釋世界的計算機系學霸,是不是已經(jīng)從這些細節(jié)里,窺見了她藏在“學生”身份下的另一個人生?
她想起自己剛?cè)雽W時的局促。第一次上大課,老師讓用PPT做自我介紹,她下意識地用了公司匯報時的模板,排版工整,邏輯清晰,卻被同學笑“太正式像工作報告”;第一次小組討論,她習慣性地拿出筆記本記錄要點,劃分任務,制定deadline,被說“太較真”;甚至連吃飯選套餐這種小事,都帶著職場的精打細算。
她一直以為自己隱藏得很好,卻沒想到,有人在用他的方式,細致地觀察著她的一切。
食堂里那碗紫菜蛋花湯的余溫,仿佛還殘留在指尖,帶著點讓人心慌的暖意。林晚深吸一口氣,第一次發(fā)現(xiàn),有些問題,再縝密的邏輯好像也解釋不了。就像此刻她加速的心跳,和屏幕上那句意味深長的話,都超出了公式和代碼的范疇,成了她人生里第一個解不開的變量。
香樟樹的葉子在窗外輕輕搖晃,光影落在屏幕上,忽明忽暗,像在替她跳動的心臟打節(jié)拍。林晚看著屏幕上的消息,突然想起江翊低頭挑魚刺的樣子,想起他疊得整整齊齊的紙巾,想起他代碼里特意標注的“草木綠”,想起他說“你好像對過去很熟悉”時的平靜語氣。
原來有些心意,從來都不是靠邏輯推導出來的,而是藏在那些跳出程序的瞬間里。
是算準性價比時的默契,是記得你吃了多少米飯的細心,是悄悄發(fā)來代碼時的心意,是那句“你好像對過去很熟悉”里的試探。這些瞬間像散落的代碼,看似無序,卻在她心里編譯出溫暖的程序。
林晚看著屏幕,指尖終于落下,敲出一行字:“或許,我們可以聊聊‘過去’?比如……邊際效用遞減之外的事?!?/p>
發(fā)送鍵按下的瞬間,她仿佛聽見自己的心跳聲,蓋過了鍵盤的輕響,在安靜的午后里,格外清晰。窗外的香樟樹葉沙沙作響,像是在為這個跳出邏輯的決定,輕輕鼓掌。她知道,從這一刻起,她的人生代碼里,多了一個名為“江翊”的變量,這個變量無法被分析,無法被預測,卻讓整個程序都變得生動起來。
手機安靜地躺在桌上,等待著回復。林晚的心里既緊張又期待,像在等待一個未知的結(jié)果。她突然明白,有些美好的事情,從來都不在性價比的計算里,不在邏輯的框架里,而在那些突如其來的心動和勇敢的試探里。就像食堂里那碗溫熱的紫菜蛋花湯,沒有復雜的公式,卻暖得恰到好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