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(dāng)蘇硯穿越過來后,了解到蘇家的沒落史,一時間也有些唏噓。
對了,他沒穿越過來之前,蘇家大少爺甚至是個二傻子......這也是他接收到的記憶模模糊糊的原因。
蘇硯至今還記得,當(dāng)自己忽然不傻了以后,蘇家老夫人喜極而泣的樣子。
這位老夫人較真起來,并不是蘇硯的奶奶,她只是蘇硯爺爺?shù)馁N身婢女。
由于蘇硯奶奶早死,后面爺爺、父親、母親,一個一個接一個地死,偌大一個蘇家眨眼間只剩下一個嬰兒,全靠老夫人撐起了這個家,蘇家才能保留最后一點(diǎn)血脈。
在老夫人口中,蘇硯得知了更多關(guān)于當(dāng)年的真相。
據(jù)她所說,爺爺?shù)乃赖故钦?,都是命中注定;但是父親絕對不會謀逆,有人要置蘇家于死地,這才策劃出了這一場大戲。
至于真兇,老夫人也不清楚,只能等待蘇硯將來去查清這一切。
作為一個穿越者,說實(shí)話,蘇硯一開始對蘇家的仇恨并不算特別刻骨銘心。
只是想著既然他奪了人家的身體,自然要繼承蘇家少爺?shù)囊蚬?,有仇報仇,有冤報冤,如此才算有借有還。
當(dāng)時在了解事情始末后,蘇硯就決定,將來要還蘇家一個公道!
但是穿過來滿打滿算也才五六天,蘇硯就不得不連夜跑路......這一切說起來,又和那個狗皇帝有關(guān)。
也不知道是不是蘇家少爺不傻的消息泄露出去了,總之追殺莫名其妙就來了。
要不是在朝中,有當(dāng)年受過蘇家恩惠的人,冒死給蘇家老夫人傳遞了一封密信,讓蘇家提前收到風(fēng),蘇硯根本不可能逃出臨江郡(蘇家家鄉(xiāng))。
這下好了,本來蘇硯對大楚王朝,對女帝是沒什么個人喜惡在的,只想替蘇家討個公道。
現(xiàn)在就不同了,他原本好好過著大少爺?shù)纳?,還想茍住慢慢發(fā)育,結(jié)果被人一紙令下,他就不得不狼狽而逃,還差點(diǎn)死在半路上,這口氣還得咽下去不成??
那娘們你給我等著,老子有仇必報!
......
仙鶴速度極快,不多時后就穿過一層無形的隔膜,進(jìn)入了一個神秘所在。
甫一進(jìn)入此界,一老一少均有清新之氣撲面而來之感,渾身上下一陣舒暢,這正是此地靈氣充盈之象。
于空中俯視前方群山秀水,蘇硯心中不禁暗贊一聲,果是仙家寶地!
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清幽而不失大氣的山脈,群峰綿延數(shù)千里,鐘天地之靈秀,凝日月之精華,匯八方之地氣,為天地之關(guān)樞,為陰陽之機(jī)軸,端的是造化玄奇。
青城洞天所在,共有三十六峰、八大洞、七十二小洞、一百零八景。
其山山勢清奇,皆生芝草,玄參古藥,點(diǎn)綴山間;又有諸峰環(huán)峙,狀若城廓,丹梯千級,曲徑通幽,故自古便有【青城天下幽】之說。
各峰峰頂遍布靈宮閟府,玉宇金臺,又或瑤池翠沼,丹閣經(jīng)樓;各殿琉璃作瓦,紫金為檐,青石鋪地,白玉雕欄,正是一派仙家氣象。
在那天宇云間有青鸞相偕而飛,天驎踏云而行;在那峰腰谷地有白鹿漫步,羽蛇悠游,各種在外界罕見的靈禽異獸,于此地不過是天地自然一景。
再遙望青城主峰,可見懸崖萬仞,山多云雨,云遮霧繞,望之迷離。
于此等洞天寶地修行,仰簪日華,俯拾月珠,摘絳林之瑯實(shí),餌玄河之紫蕖,修為自然日益精進(jìn)。
在一老一少仍還沉浸于眼前之景時,那白鶴已不慌不忙地盤旋至青城主峰下,卸下兩位客人后便自行振翅離去。
青衣知客道人以手引向長階,微微一笑道:“兩位貴客請,除諸真人外,我青城主峰無緊急要事不可飛行,因此還有勞兩位走上幾步。”
蘇硯兩人自然不會介意,只是這山中長階......蘇硯抬頭望了一下,還真不是用“幾步”可以形容的。
這一路從山下到山頂,蘇硯一直在默默數(shù)著階梯級數(shù),一共是六千七百九十一階,換做前世那個小身板,爬上來后估計(jì)該癱地上了。
青城峰頂依著自然起伏的地勢,坐落著多座道宮殿閣,主殿為上清宮,于云霧間顯出幾分縹緲與古意。
一路將人領(lǐng)入上清宮大殿中,知客道人心底微吃了一驚,掌教與諸脈真人居然都齊聚于此。
不過他也不敢多看多問,只是行禮后退出殿中。
坐于大殿上首的,是一位道袍老者,他面容清癯,表情和善,不過除此之外別無特殊,身上亦無佩戴任何寶物法器,望之與尋常游方道士也無甚區(qū)別。
下首兩邊各坐著三位真人,這六位可就不同尋常了,他們打扮或道或俗,肌膚隱透寶光玉澤,身上或佩劍,或攜玉,或戴冠;氣度或沉凝,或高邈,或清朗,一看便是有道真修,仙家中人。
言叔一進(jìn)來見到這架勢有些緊張,他曾隨蘇文遠(yuǎn)戎馬征戰(zhàn)多年,見多識廣,但是親身來到這世外仙境,見到諸多修行高人,還真是有生以來頭一遭。
蘇硯倒是自然得多,他心中還在回想剛進(jìn)來時看到的那對楹聯(lián):上德無為行不言之教;大成若缺天得一以清。
此刻回過神來,他只是不卑不亢地行了一禮,“晚輩蘇硯,見過青城宮諸位仙長。”
言叔立刻跟著行禮。
上首掌教微微一笑,“不必多禮。”
在此期間,殿中六位真人都在盯著蘇硯猛瞧,就連一開始閉目養(yǎng)神的幾人,在一老一少進(jìn)入殿中后,也不由睜眼看向那少年。
他們的目光中多有感興趣的神色,只因這少年天生一副好根骨,只消望上一眼,便能發(fā)現(xiàn)他血肉內(nèi)蘊(yùn)強(qiáng)大活力,周身又自有先天靈氣滿溢,看起來既清且華,不用細(xì)查就知道絕對是極佳的修道苗子。
這也是之前蓮月在山神廟中說蘇硯大補(bǔ)的原因,也是蓮月可惜的原因,這么個好苗子一口氣榨干有些暴殄天物了。